这几天,三师图木舒克市的8400余亩冬枣陆续成熟,进入收获期,香气四溢的枣园里,一串串冬枣如玑似珠,压弯了枝头。种植户们正抢抓晴好天气忙着采摘,一派丰收的繁忙景象。
五〇团夏河镇二连职工安智芯正和工人们忙着采摘冬枣,“我种植冬枣已经六年了,今年冬枣的品质特别好,一亩地大概能产800多公斤,采摘完就直接送合作社加工,特别方便。”她开心地说。
三师图木舒克市引进优良冬枣品种进行大面积种植,由于光照资源丰富、沙性土壤渗透性强、果品生长膨大期昼夜温差大等特点,在不断优化种植技术的加持下,图木舒克冬枣在色泽、口感、糖度均优于原产地,被誉为“北纬38度黄金水果”。目前,三师图木舒克市有冬枣园8400余亩,已建成全疆最大的冬枣种植基地。
冬枣园中采摘忙,加工车间机声响。在五〇团夏河镇绿糖心冬枣种植专业合作社,两条现代化的分选线全速运转。选枣工人将刚刚从地里采摘来的冬枣拉到合作社,进行机器分选、人工打包,当天即可打“飞的”飞向全国。随着冬枣大面积成熟,各地订单络绎不绝。
来自杭州的收购商张海龙说:“图木舒克冬枣相对于其他产区的口感更好,糖度更高,也更脆一些。今年计划收购1000吨,明年会加强我们之间的合作。”
“厂里现在冬枣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王果、特级、一级、二级,”五〇团夏河镇绿糖心冬枣种植专业合作社加工厂负责人刘艳告诉记者,“现在每天有80多位员工在进行分选,一天能分选15到20吨左右,预计今年的产量在300万吨左右。”
近年来,三师图木舒克市依据自身农业优势,积极发展冬枣产业,成立冬枣种植专业合作社、冬枣协会,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坚持技术服务和质量管理在田间、质量标准控制在源头,打造可追溯产品平台,形成种植、生产、仓储、物流、销售全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