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包含页_
“老军垦”自编快板讲兵团故事
 
兵团广播电视台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有一位“老军垦”,被大家称为军垦文化的“活化石”,他就是胡友才。近日,“砥砺奋进新征程 兵团精神续荣光”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来到胡友才家中,听他打快板,讲述屯垦故事。

胡友才表演快板。人民网 周静圆摄

1954年,17岁的山东小伙胡友才参军入伍,而后随部队进疆建设。“当时这里没有树木,没有路,只有一片戈壁滩。”胡友才回忆道:“我们住在‘地窝子’里,就是在地上挖个坑,拿木头当梁,找红柳搭个顶,睡觉的时候可以看见星星。”

物资匮乏的年代,开荒时连队没有盘子,战士就把坎土曼(一种铁制农具,可锄地、挖土)上的土擦掉用来盛菜;没有筷子,战士就地取材,把盐碱地上的芦苇秆子拔下来做成“筷子”。日子辛苦,胡友才却能苦中作乐,编写快板词来激励自己和战友:“铁锹头当饭碗,坎土曼当菜盘,筷子竟是芦苇秆,乖巧华丽又方便。”

人拉肩扛、挖渠引水、改造芦苇湖、开垦荒地……胡友才当连长的17年里,他参与了开发建设团场。“兵团人以苦为荣,都在努力为兵团的发展作贡献。”在胡友才和战友的共同努力下,日子越过越好。

1997年,已经退休的胡友才不肯闲着,自费购买相机,走家串户,到连队、进工厂,并以此为题材创作出很多作品。

为让更多人了解兵团人的屯垦故事,胡友才在2002年第八师一五二团筹建红色旅游景区军垦第一连时,担任了讲解员。

“军垦战士意志坚,劳动号子冲破天。”游客听他用快板讲述的鲜活故事,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那些军垦战士的奋斗史、创业史,真实又震撼。

胡友才也和他的红色快板,成为了军垦第一连的标志之一。多年来,他累计为游客讲解6000多场次。

采访最后,86岁的胡友才用一段快板讲述石河子的今昔变化:“六十年前石河子,一片荒滩芦苇子。我们艰苦奋斗一辈子,才让荒滩戈壁变成了花园子……我们住在石河子,真是幸福一辈子。”

胡友才表示,将继续发挥余热,助力兵团精神代代传承。

来源/人民网
编辑/杨艳慧
分享到:
评论
条评论
发布
底层页正文左侧推荐包含页_
查看更多新闻...
底层页正文右侧包含页_

Copyright 2007 www.btzx.com.cn all right reserned

技术支持:兵团广播电视台兵团在线网站

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爱民路439号

版权所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广播电视台

新 ICP备12002554号 - 1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新备200800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65120209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