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军,兵团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资深记者、2020年度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试听行业青年创新人才,从事新闻工作13年,一直扎根基层一线,曾在一师、十四师记者站工作7年,先后有3件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其中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获得20多个省部级新闻奖,其中新疆新闻奖一等奖3个,二等奖2个,兵团新闻奖一等奖12个。
《阿卜杜许库尔·果加木尼亚孜:我家脱贫了》荣获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电视消息三等奖
作品简介:脱贫攻坚是最大的政治、最大的民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南疆地区是新疆脱贫攻坚主战场,为帮助新疆南疆地区贫困人口脱贫,新疆各级党委和政府、兵地双方采取了诸多积极有效、切实可行的举措。作品讲述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阿合雅镇铁英村农民阿卜杜许库尔·果加木尼亚孜夫妻俩响应政府号召外出务工,由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最终实现脱贫的故事。
记者在新疆兵团一师阿拉尔市采访时了解到,当地园区落地援疆企业解决了大批南疆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不少贫困户通过在园区企业务工实现了脱贫,记者深入企业,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阿卜杜许库尔·果加木尼亚孜一家人作为采访对象。临近年终,不久前才脱贫的阿卜杜许库尔·果加木尼亚孜打算利用元旦假期,回到家乡,第一时间与家人分享脱贫的好消息。记者跟随阿卜杜许库尔·果加木尼亚孜记录下了他和妻子工作场景、生活环境、回乡探亲过程。采访生动,细节感人,不仅很好地表现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一主题,还巧妙地把政府引导、企业搭台助力脱贫融入到报道中。
作品紧扣脱贫主题,以“小人物”小切口入题,通过阿卜杜许库尔·果加木尼亚孜小家庭奋斗脱贫的故事,来反映脱贫攻坚这一国家层面的大主题,传播了正能量,作品内涵深刻,又不失温情感人。
《新疆第三条沙漠公路建设与环保“同行”》荣获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电视消息二等奖
作品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疆生态环境脆弱,新疆第三条沙漠公路建设施工方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自公路开建以来始终坚持环保理念,全力保护公路沿线生态环境。2020年国庆节前夕,绵延300多公里的新疆第三条沙漠公路——尉犁至且末公路沙基全线贯通,记者紧紧抓住这一新闻“时机”,深入沙漠腹地,从细节入手,挖掘这一新闻事件背后的环保故事。为了保护沿线脆弱的生态环境,公路施工方绕开胡杨林密集区,不惜代价保护每一棵胡杨树,清运施工现场垃圾,在公路沿线种植草方格等等。记者通过跟踪采访,拍摄了大量鲜活的素材,采访到了第一手内容;画面很有冲击力,整篇报道多层面、多维度反映了新疆第三条沙漠公路建设与环保“同行”。
本篇报道选题意义重大、立意高远、角度新颖,抛开就工程进度报道工程的窠臼,独辟蹊径,从环保这一角度入手,给观众呈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新疆落地生根、深入人心的生动实践。报道采访扎实,叙事清晰且有丰富的细节,体现出记者在践行“四力”中,独到的观察力和捕捉能力。报道真正发挥了高举旗帜、引领导向的作用。
《新疆快递小哥紧急驰援北京 这是一次温暖的逆行》荣获第三十三届中国新闻奖电视消息三等奖
作品简介:12月上旬,受疫情影响,北京的快递业务受到冲击,大批包裹无法投递,其中包括药品等市民急需的抗疫类物资包裹。各大快递企业紧急协调全国快递小哥驰援北京。在菜鸟直送乌鲁木齐头屯河站工作的“00后”维吾尔族小伙如孜江·玉山江和同事8人立即报名驰援北京,在北京奋战9天,投递了近万个包裹。记者从早到晚跟随如孜江·玉山江等快递小哥,拍摄了其在北京和乌鲁木齐投送快递、分拨包裹等日常,经过近一周的跟拍采访,采写了大量鲜活的第一手素材,很好地展示出快递小哥为打通“末梢神经”保供给所付出的努力和辛劳,集中体出现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友爱互助精神。同时,作品还抓住快递小哥在北京期间,三次利用下班时间去天安门广场“打卡”这一细节,较好地展现出普通平凡的中国人朴素而又真诚的拳拳爱国心、家国情。这个寒冷的冬天,快递从业人员温暖的逆行温暖了冬日,也温暖了观众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