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包含页_
兵团好人 | 郑洋洋:“熊猫”姑娘涓涓热血 矢志不渝做公益
 
兵团广播电视台

郑洋洋,女,汉族,1991年4月生,中共党员,第九师白杨市一六六团文体广电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得知自己是稀有血型Rh阴性血(俗称熊猫血)后,每当听说有用血需求时,“90后”的郑洋洋总是毫不犹豫地撸起臂膀。14年来,她已无偿献血7次共2700ml。2017年,郑洋洋登记成为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她曾获得2016-2017年度全国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奉献奖,被评为2017年河南省十佳“正能量志愿者”、2020年河南省红十字会捐献造血干细胞服务“三星级”志愿者。

捐献造血干细胞,点亮生命的希望

2010年,郑洋洋陪同母亲献血时得知自己是稀有血型拥有者。怀揣着对公益事业的敬仰,她开启了自己的献血之路。2014年“世界红十字日”这一天,她参与志愿服务时留取的血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她成为了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2017年7月,郑洋洋接到河南省红十字会的通知,自己与一位白血病患者的HLA(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相合,为了患者能恢复健康需要捐献自己的造血干细胞,她便爽快答应了。随后郑洋洋开始遵照医嘱科学饮食、积极锻炼,为捐献做准备。

2017年11月14日,郑洋洋在为捐献造血干细胞做准备,注射动员剂。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自己的正常血型会转变为捐献者的血型。移植了郑洋洋的造血干细胞后,患者的血型也将变成“熊猫血”,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多次输血。但“熊猫血”血源太少,给后期治疗带来了很大困难。由于当时患者病情危急,尽快移植造血干细胞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在得知此情况后,郑洋洋又积极与所在的河南省稀有血型协会取得联系,在她的沟通联系下得到了河南省稀有血型协会的大力支持,保证了移植后稀有血源的供给。在患者家属的请求下,经过河南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与患者主治医生的反复沟通,四个月后郑洋洋成功为白血病患者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成为河南省首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挽救了11岁男孩的生命。

你若需要,我一直都在

2023年12月25日,郑洋洋正在办公室忙碌,一通急促的电话铃响起,塔城地区中心血站采血科工作人员告诉她,有孕妇急需Rh阴性血,询问可否献血?救人要紧!郑洋洋立即请假,急匆匆前往塔城地区中心血站流动献血处。她认真填写相关表格,抽血化验后,等待采集血液。针头缓缓刺入,400ml殷红的鲜血流入采血袋中,通过专业处理后被送往患者所在的医院。郑洋洋的爱心接力,为待产孕妇生产做好了血源准备。

2023年12月25日,在塔城地区中心血站流动献血车上,工作人员为郑洋洋采血。

郑洋洋为孕妇献血后与献血证合影。

“和很多人一样,我也害怕打针,但自从知道自己是‘熊猫血’后,就想尽力去帮助有需要的人。第一次献血需要一点勇气,献血次数多了,就不觉得痛了。”郑洋洋说。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郑洋洋也时刻关注“熊猫”群体的各种动态,并在闲暇之余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和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服务。在不断了解和参与各类志愿服务后,郑洋洋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于是在2017年初,登记成为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2022年9月,她还注册成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志愿者。平日里,她也不断向亲朋好友普及无偿献血及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基本知识,在她的带动下,身边已有数百人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并在中华骨髓库留取血样,有数十人成为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在郑洋洋的手机微信里,有8个由全国各地3000余名“熊猫侠”组成的“熊猫血之家”群,她时刻关注群里的消息,以便有需要时及时伸出援手。

“你若需要,我一直都在!”这句话是郑洋洋公益路上的座右铭。

来源/云上兵团客户端
编辑/杨华
分享到:
评论
条评论
发布
底层页正文左侧推荐包含页_
查看更多新闻...
底层页正文右侧包含页_

Copyright 2007 www.btzx.com.cn all right reserned

技术支持:兵团广播电视台兵团在线网站

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爱民路439号

版权所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广播电视台

新 ICP备12002554号 - 1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新备200800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65120209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