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到四师可克达拉市,不仅可以欣赏风景,还能接受红色文化洗礼、体验文旅融合新业态,享受文化发展成果惠及百姓生活所带来的幸福感。
走进四师可克达拉市,便走进了诗和远方,这里是歌曲《草原之夜》的诞生地,一座诗意栖居的生态城市、一座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城市。从一场场别开生面的诗词诵读,到一次次活力无限的体育赛事,再到一台台激情四射的晚会现场,广大职工群众把幸福生活写进诗词、谱成歌曲、编进节目、搬上舞台……多元文化元素,演变成无穷的精神力量,厚植城市文化底蕴,凝练为一张亮丽的名片,给师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
这些年,四师可克达拉市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加快推进高质量文化强市建设,不断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跑出城市文明“加速度”,充分展示出各族职工群众愈加坚定的文化自信。
接受红色文化洗礼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在四师可克达拉市,红色文化已然深入人心。在开展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系列教育活动中,红色文化寓教于乐、寓教于游,让市民和游客从中受到教育、得到启迪。
6月5日一大早,广州游客张月珍慕名来到可克达拉市游玩。在师市规划展示馆,历史与现实完美交融,在一个个珍贵的历史故事中,一条红色发展脉络清晰可见:从丝绸之路上的边境重镇,到戈壁荒漠里的军垦家园,从屯垦戍边到建城戍边,可克达拉市这座独具魅力的兵团现代新城,在红色文化的滋养下,愈发引人瞩目。
“以兵团精神为内核的兵团红色文化,让我感触很深,它所产生的干事创业的精神动力,绽放着时代光芒,值得我学习。”张月珍激动地说。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与革命精神。
四师可克达拉市红色基因源远流长,前身是八路军三五九旅七一七团等部队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军十五师,为新中国的诞生和新疆和平解放建立了不朽功勋。英雄部队的光辉历程,奠定了深厚的红色基因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是师市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这些年,四师可克达拉市将城市建设和军垦文化名城创建工作相结合,深挖红色文化内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将红色文化等元素有机融入城市规划建设中,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要求,重点实施城市公共文化提升项目。
巩固提升现有的“城市书吧”和主题公园、文化小品等公共文化空间;建成多功能运动场地3个、博物馆、文旅街区等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七十四团戍边展览馆、伊力特党建陈列馆先后开馆。
在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同时,四师可克达拉市通过对红色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发展,将红色旅游资源与其他旅游业态融合,加强培训、展览、实践等一体化建设,形成以红色为主题的多业态深度融合发展模式,赋予其新的时代特质和精神内涵,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这些年,四师可克达拉市持续挖掘红色文化、军垦文化等史料,收集民间红色文物600余件,已整理完善54件重大历史事件和184人的典型事迹,形成文字资料25.3万余字,拍摄系列短视频作品20部。七十二团红军团纪念馆入选全国博物馆名录和兵团“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名单。
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四师可克达拉市共挂牌六十二团金边博物馆、六十三团乔老克炮台、七十一团骑兵连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景点景区20余个。
体验文旅融合业态
六月的伊犁河谷,繁花似锦、绿荫匝地,空气中飘散着鲜花的香味,令人沉醉。四师可克达拉市迎来了旅游旺季。
“体验薰衣草香薰疗法,畅游在百亩紫色花海里,心自由得要飞……”6月6日,来自重庆的游客张阿莲在伊帕尔汗薰衣草观光园里不停地拍照发朋友圈,还购买了数十件伊帕尔汗香薰产品寄给朋友。
“每年我都要带家人来看紫色的薰衣草,品尝兵团美食,还要住民宿,感受浓郁的兵团文化,这种体验很美好!”张阿莲回味着在四师可克达拉市的旅游体验不由得陶醉了。
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助推了文化生态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融合,让越来越多的职工群众增收致富。
这些年,四师可克达拉市充分发挥文化旅游发展优势,以乡村旅游民宿为核心,推动“民宿+”工程,鼓励职工群众利用闲置房屋资源,大力发展民宿、客栈、农(牧)家乐,让文化进民宿、特产进民宿、非遗手工艺品进民宿,从而带动文化、特产、手工艺等周边产业发展。尤其在一些特色旅游区域,依托军垦旧址、红色文化等资源,建设民宿集群,通过品牌运营方,将本地特产引入服务环节,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产生消费,并以良好的品质和服务引发复购。
依托深厚的文化资源,创新融合旅游业态,四师可克达拉市在推动“旅游+”多业态融合发展上做足文章。先后与江苏省镇江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镇江市对口支援四师前方指挥组签订合作协议;与中国广播艺术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新疆重点文旅企业代表、新疆旅游行业专家、旅游界人士共同推广打造G219文化旅游品牌,开展一系列文旅活动,激发旅游经济倍增效应。
这个夏天,众多游客驻足这里,他们走进风景如画的可克达拉市,聆听新一代优秀青年的奋斗故事,感受兵团人的火热激情。在这里,文化和旅游融合交汇,孕育出可克达拉独特的魅力,让诗和远方从美好的憧憬变成惬意的体验。
享受文化发展成果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聚力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在深入推进文化润疆中,让更多人享受文化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凝聚人心。
伴着书香过周末,图书馆里觅真知。6月2日一大早,家住可克达拉市花城佳苑二区的居民刘家英就带着孙女前往可克达拉市图书馆读书。
“以前带孩子去读绘本,要驱车35公里到伊宁市,现在图书馆就在家门口,走路10分钟就到。这里书多、环境好,还有老师指导,真好!”刘家英高兴地说。
这些年,四师可克达拉市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从实际出发,从建设城市文化设施硬件,到提升城市软实力,统筹、整合历史文化、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文化领域的全域资源,吸引和集聚丰富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实现城市共建共享,打造城市独有的文化个性、文化风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先后建成的图书馆、档案馆、规划展示馆和文化活动中心,以及市区4个书吧,让市民读书、休闲有了好去处;推出一批图书、音乐、舞蹈以及纪录片等文艺作品,命名一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和个人等,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全社会重视、参与、推动文化润疆的大格局。
在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中,四师可克达拉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筹推进边境文化长廊工程、兵团文明城市创建和军垦文化名城建设,加强对重点工作任务的指导和推动,形成以“城市为核心、边境为重点、区域全覆盖”的文化发展布局。2023年,可克达拉市被命名为“兵团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丰富文化产品供给。以六十四团、六十八团等5个团场的农家书屋为试点,重点优化一批基层农家书屋,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六十九团芙蓉社区农家书屋获得全国“最美农家书屋”称号。企业积极助力农家书屋建设,中信集团向师市捐赠图书5000册。
成功举办“草原之夜”文化旅游节等系列文旅活动和赛事;编印出版《可克达拉文丛》《援建有期情无限》等书籍2000册;承办“中国书法·年展”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等,向社会各界全方位展示师市形象,奋力打造美丽城市名片。
这些年,四师可克达拉市开展的文化活动已深深融入城市文化血脉。成功承办中国美术馆全国“五十六个民族大团结”雕塑展;中国作协“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时代文学实践点、中宣部电影公益放映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先后在师市挂牌;王蒙、沈鹏、吴为山、韩天衡等50多位名家大师为师市倾情创作百余幅文艺精品,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知名度。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文化,让城市更有品质。如今,在四师可克达拉市,文化已浸润到城市的各个角落。四师各族儿女团结奋进,汇聚起前行的磅礴力量,创造着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