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特色模式“接地气” 奏响发展“最强音”
来源: 第六师五家渠市融媒体中心 2024-06-17 16:24:41

六师五家渠市积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促进产业振兴

——特色模式“接地气” 奏响发展“最强音”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特色产业是带动职工群众就业增收的有力抓手,也是助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特色产业就像一根“金扁担”,一头连着职工群众的“钱袋子”,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账本”。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特色产业发展,只有特色产业兴旺了,职工群众的“腰包”才能鼓起来,才能吸引各类生产要素向团场连队聚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近年来,六师五家渠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引导各团场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促进产业振兴,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千方百计增加职工群众收入。

“方寸地”变身“致富园”

6月11日,走进奇台农场二十五连居民俞存军家的小院,只见院子里的鲜食玉米郁郁葱葱,辣椒、小葱等蔬菜长势良好。俞存军告诉记者:“有了这个小院,我家不仅实现了瓜果蔬菜自给自足,院子里的鲜食玉米还是订单种植,一年下来能增加2万多元收入。”

去年,奇台农场二十八连代胖子创欣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代前坤发现商机,和周边五个连队的职工群众签订合同,以订单的形式统一收购鲜食玉米,让零散的力量集中化、规模化。今年,代前坤和职工群众签订了93亩的鲜食玉米种植订单。这是奇台农场发展庭院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奇台农场积极探索“庭院增绿、村庄添美、职工增收”的连队庭院经济发展新模式,以小庭院为载体,以家庭为单位,鼓励职工群众利用房前屋后闲置土地,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和特色手工项目,把农家“小庭院”变成增收致富的“聚宝盆”,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职工群众富裕富足,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6月8日,奇台农场的神仙湾景区,风景宜人,游客如织。神仙湾景区位于奇台农场三十连,2023年,农场投资1100万元实施了“神仙湾”景区提升项目,实施了房车营地、观景平台、手绘墙画等设施改造。瞅准这一机遇,二十八连居民夏瑞利用自家庭院开起了民宿。

“我们有乡村火锅、大盘鸡、拌面等家常饭菜,还能提供住宿,去年游客挺多的,收入不错。今年我又扩大了住宿规模,增加了星空房。”夏瑞说。

近年来,奇台农场立足辖区自身特色,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将连队建设成环境优美、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如今,走在农场连队,无数个小菜园、小果园、小田园、小花园连绵成画,不仅美化了环境,也带动了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步伐,给职工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发展特色产业

带动职工增收

6月12日,在芳草湖农场八连的一块农田里,绿油油的番茄枝叶舒展,迎风摆动,职工郭忠华正忙着查看番茄长势。今年他种了100亩番茄,这段时间是田管的关键时期,浇水、施肥、洒药,每一环节郭忠华都格外上心。

“去年,我种了50亩番茄,单产达到11.5吨。通过订单模式,我将番茄销售给了番茄加工企业,每亩纯利润达到了2420元。”郭忠华说,“所以今年我选择继续种植番茄,并扩大种植面积。”

6月14日,芳草湖农场八连党支部书记张清兵(左一)正在职工番茄地块查看番茄长势。(特约通讯员 于三 摄)

郭忠华口中的番茄加工企业,是中基红色番茄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天海分公司。2023年,该公司通过订单模式收购了芳草湖农场14万吨番茄,用于制作番茄酱,实现企业增效、职工增收。

近年来,芳草湖农场不断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通过“企业+订单+职工”的模式,延伸红色番茄产业链,让土地生“金”。

芳草湖农场除了番茄,还能种点啥?大伙一起动起了脑筋。

2023年,芳草湖农场十三连种植了西州蜜、红云等优质甜瓜品种共计1600亩,效益良好。除外,香妃果、蔬菜等特色产业欣欣向荣,也为农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近年来,该场党委重点打造“一核四链”产业布局,依托土地资源优势,紧紧抓住种养业这一核心,加快推进白色棉花产业链、红色番茄产业链、绿色蔬菜产业链、畜牧养殖产业链发展,助力产业振兴、乡村振兴。(记者 王译娴 蒲子璇

编辑:黄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