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艺高人胆大”来形容神经外科的医者,再贴切不过。他们的“战场”,是人体的“生命中枢”——大脑,里面纵横交错着脑神经和血管。然而,他们却能用行云流水般的“刀工”给予患者希望。
第一师医院神经外科于2006年成立。18年来,从普通临床学科到兵团级重点专科,神经外科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完美蝶变,相继开展的颅内肿瘤切除、椎管内肿瘤和脊柱退变手术等一系列高精尖技术,挽救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奠定了神经外科在阿克苏地区的领先地位,当之无愧地被称为穿越生命禁区的“尖刀连”。
借助援疆“智力” 练就过硬“内功”
王和功(右)带领医疗团队为患者开展神经血管介入手术。胡珺 摄
神经外科团队面对的都是人体中最脆弱的脑组织。这里血管众多、神经密布,每个部位都与人体各个器官紧密地联系着,尤其遭遇到血运非常丰富的肿瘤,既要切除肿瘤,又要保住生命,还要保证神经功能不损伤,可谓难上加难。
“科室在浙江省人民医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浙江省台州医院等帮扶下,尤其是近8年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一批又一批援疆专家‘传帮带’下,我们神经外科团队紧跟国内领先技术,诊疗技术水平实现了跨越式提高。”第一师医院神经外科二病区主任王和功说。
目前,第一师医院神经外科是阿克苏地区开展脑血管介入手术、显微手术、复杂脑肿瘤手术数量最多的科室,也是阿克苏地区唯一开展脑血管病复合手术的科室。
精准微创 把每台手术都做成精品
一台神经外科手术往往持续几个小时,尽管这个“战场”难度高、时间长、风险大,但神经外科团队用精湛的医术,努力把每一台手术都做成精品。
张淑惠(化名)因剧烈头痛到神经外科就诊,医生根据患者的病史和影像学检查,诊断为后交通巨大动脉瘤,这是脑血管病当中最凶险、致死率最高的一种疾病,被形容为随时可能爆炸的“不定时炸弹”。
王和功与团队为她成功实施了“密网支架植入”这项新技术手术,仅在她的皮肤上留下一个小小的穿刺点,就搞定了这颗脑内的“不定时炸弹”。
今年5月,52岁的月热尼沙(化名)因右侧额顶部功能区巨大肿瘤入院,神经外科医疗团队在机器人手术显微镜下成功切除了患者脑部肿瘤。
这一串闪光的足迹,是神经外科在技术上的不断超越,更是一个团队砥砺前行的奋斗历程。
贴心服务 温暖患者心田
神经外科护理团队精心照顾患者。胡珺 摄
“素昧平生的患者愿意把生命交给你,还有什么是比这更深的信任。”在第一师医院神经外科一病区主任秦智勇的管理理念中,温情医护至关重要。“要学会换位思考,如果你的亲朋好友生病了,你想得到什么样的治疗?那就是你现在需要做的事。”秦智勇说。
“神经外科大部分是危重、卧床、肢体活动障碍、大小便失禁的患者。当他们忍受病痛的折磨,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时,是护理人员无怨无悔,每天往返于病房为他们检查、护理。”第一师医院神经外科护士长马润丽说。
长期以来,神经外科护理团队把制度承诺从墙上“请”下来,让优质服务从文件中“走”出来,积极探索护理新方法、新技术,为患者提供温情服务,与神经外科的医生们一起用心守护着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今后,神经外科将继续秉承工匠精神,瞄准医学发展前沿,勇攀医学高峰,更好地造福各族群众,为促进一师阿拉尔市乃至南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王和功说。(通讯员 杨阳 江珊 胡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