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人在景中游 警在身边守
来源: 石榴云/新疆日报 2024-09-13 12:00:15

喀纳斯边境派出所民警向辖区群众开展反诈宣传。通讯员 李铭骥摄

  入秋后的喀纳斯,仿佛是打翻的调色盘,树林的绿、山花的红、远山的黄,还有湖水的蓝,形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感受这片“人间净土”的秋季美景。

  驻守在这片美景中的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阿勒泰边境管理支队喀纳斯边境派出所,同当地群众、往来游客一起,书写了无数鱼水情深的故事,让“枫桥经验”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

喀纳斯边境派出所民警和驻地村委会、企业等联合为“警村企”工作站揭幕。通讯员 李铭骥摄

  “五指并拳”机制让群众满意

  景区游客多,警情任务杂。如何高效解决难题,让游客和居民都满意,是喀纳斯边境派出所的工作目标。2021年5月,喀纳斯边境派出所创设“五指并拳”机制,深度融合政务、警务、村务、企业,成立“警村企党支部联合工作站”(以下简称“警村企工作站”),调动辖区全部资源,职责互补、优势共享。运行3年来,“五指并拳”机制让游客和群众的困难诉求以最快速度、最小成本得到解决。

  “警察同志,我和姐姐带着孩子在观鱼台景点游玩时,不慎与姐姐走散,她的手机在我这里,没办法联系!”8月28日,浙江游客张女士走进图瓦新村警务服务站,向执勤民警刘爱龙求助。

  刘爱龙将张女士姐姐的照片发到“警村企工作站”微信群中,安排人员调取沿线公共视频,并发动沿线保安、商户、村民共同寻找。不到5分钟,一名商户在微信群发来消息:人找到了!

  今年以来,“警村企工作站”解决游客和群众诉求6800起,获赠锦旗30余面,收到感谢信40余封,民警接收的感谢短信更是不计其数。

喀纳斯边境派出所民警帮助游客寻找走失亲友。通讯员 李铭骥摄

  “景中警”模式让群众受惠

  “游客和群众走到哪里,民警就跟到哪里;游客和群众需要什么,民警就提供什么。”这是喀纳斯边境派出所民辅警最朴实的“座右铭”。派出所根据工作经验,总结形成“景中有警、警随景动”的“景中警”工作模式,切实将辖区群众和游客的所思、所盼、所求放在心上,落到实处。

  “目前正值喀纳斯景区的秋季旅游旺季,景区每日客流4万余人,各类涉旅矛盾纠纷频发。”喀纳斯景区换乘中心警务服务站民警吴国凯介绍。

  8月27日,游客韩先生夫妻与本地游客魏先生在景区发生口角。接到报警后,民警赵桂锐迅速赶到,将双方带回警务站调解。赵桂锐先端上热茶缓解双方情绪,随后让景区工作人员调出视频录像。

  视频画面还原了事发经过:韩先生夫妻站在魏先生后方排队乘车,由于魏先生一直在打电话,没能及时跟上队伍,韩先生夫妻有些着急,在催促之下与魏先生起了冲突。

  “大家出来玩就要开开心心,互相理解包容一下,问题就解决了。”赵桂锐劝说道。一旁,喀纳斯景区法官工作站的法官向双方算起发生冲突的法律成本:“刚才你们相互推搡,万一造成对方轻伤,还要承担刑事责任。”

  经过民警和法官的调解,双方都冷静下来,最终各退一步,相互道歉。

  2023年,喀纳斯边境派出所获评自治区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为更好服务群众和游客,景区、法官工作站、派出所建立联席调解机制,在化解矛盾纠纷时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以来,派出所联合多方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90余起,调处成功率达98%。

喀纳斯边境派出所民警为外地游客寄送遗失证件。通讯员 李铭骥摄

  “第一任务”工作法助群众增收

  看到邻居又是直播,又是带货,一个个都富起来了,家住布尔津县禾木喀纳斯蒙古族乡哈纳斯村的小伙子特列克挺失落。哈纳斯村是“网红打卡地”,特列克也将自家房屋打造成了民宿,可由于不懂网络营销,生意不好,只能干着急。派出所民警和村干部得知此事后,纷纷上阵帮忙,教会他不少网络营销知识和技巧。特列克在短视频平台分享生活,自家的民宿小院渐渐有了名气,生意红火起来。

  曾经单一的“提问式走访” ,在喀纳斯景区的警务工作中早就看不到了,如今,民警采取与群众“交互式交流”的方式,把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第一时间带给当地居民及游客。“群众心里有了底,我们开展工作就会更顺利,这是我们的‘第一任务’工作法。”喀纳斯边境派出所所长朱培才说。

  喀纳斯边境派出所联合村委会利用牧业空闲时间和旅游淡季,向村民开展政策宣讲、专题讲座,让村民充分了解乡村发展趋势和旅游特色产业、农村电商等,并利用网络教育平台为村民开展电商培训,为村民家门口创业增收开辟了新出路。

编辑:尹潇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