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连着“夕阳”之温馨,“一小”连着“朝阳”之希望,“一困”连着“暖阳”之关怀。二师铁门关市迎宾街道利民社区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123”工作机制为抓手,紧密围绕居民多元化需求,以基本民生服务为主线,以提升居民幸福指数为目标,深度聚焦并优先保障“一老一小一困”特殊群体的福祉。
聚焦“老有所养”,托起幸福“夕阳红”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如何让老年人安享晚年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课题。“孙大爷,最近怎么样?有啥需要我们帮助的您就说。”2024年12月15日,利民社区居民委员会委员汤娟像往常一样,准时敲开了居民孙少焕老人的家门。孙少焕是一位老兵,从汤娟那里,他深刻感受到了社区对自己实实在在的关心。
汤娟与库尔勒垦区人民法院工作人员来到孙少焕家中走访慰问。
“现在,我们遇到任何问题,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找小汤,她总能想方设法帮我们解决。”孙少焕深有感触地说。近年来,利民社区持续优化服务机制,通过网格员定期探访与电话随访等方式,收集老人的“心头大事”,再采取“集中受理,分类处理”的高效模式进行帮助解决,确保老人的需求得到及时满足。
利民社区网格员在居民家中帮忙打扫卫生。
同时,利民社区定期组织开展爱心义诊活动,邀请医护人员为行动不便的老年群体提供上门问诊、健康咨询和检查服务,2024年全年共举办爱心义诊活动15场,累计惠及老年人450余人次,让“老有所医”成为老年人的健康底色。此外,社区还充分利用节日契机,举办30余场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吸引了辖区300余名老年群体积极参与,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聚焦“小有所育”,用心呵护“花骨朵”
萨比热·麦图如孜参加“民族团结一家亲”亲子活动。(资料图)
“今天能和这么多小伙伴一起庆祝父亲节,我感到特别开心。”2024年6月10日,在利民社区举办的“民族团结一家亲”亲子活动中,居民萨比热·麦图如孜兴奋地说道。
在传统节日、寒暑假等重要时段,利民社区精心策划了一系列针对不同年龄层、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特色活动和关爱服务。通过手工制作、趣味科学实验、户外探索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新技能,拓宽了社交圈,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新朋友,这些经历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假期时光,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兴趣爱好,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
利民社区组织辖区青少年开展书法体验活动。
此外,社区还依托传统文化,组织辖区青少年参与制作糖葫芦、编织五彩绳、剪纸、书法等传统技艺体验,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实践,让青少年在亲身体验中领略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增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聚焦“困有所扶”,织密民生“保障网”
社区工作人员在王淑英家中为她讲解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
“真没想到,社区能这么细心地考虑到我的需要。”居民王淑英感动地说,“以前,我总担心自己眼睛看不见,很多事情办不了,现在社区工作人员主动上门为我们解答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有需要都可以找他们。今天他们还帮我和老伴儿理了头发。”
为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利民社区在持续开展生活和困难帮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模式,对辖区内困难群体进行摸排走访,并详细讲解适合其申报的相关政策,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突破性转变。
在此基础上,利民社区依托“123”工作机制,线上充分利用居民微信群这一便捷渠道,累计发布惠民政策信息245条,精准触达1586户居民;线下采用悬挂醒目的横幅海报、开展政策宣讲会以及挨家挨户入户走访等多元方式,累计覆盖居民群众1300人次。自该机制实施以来,包联利民社区的22个党支部积极行动,累计走访慰问困难群众超过216户次。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辖区‘一老一小一困’现实需求,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努力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将为民服务做深、做细、做到位,托起‘一老一小一困’的幸福生活。”铁门关市迎宾街道党工委委员、利民社区党支部书记赵娟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