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乌鲁木齐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四队民警朱昱为入境旅客提供通关服务。通讯员 潘靖元摄
1月17日凌晨2时,执勤间隙,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乌鲁木齐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四队民警朱昱收到正从兰州市乘火车赶来的妻子的消息:“生日快乐!今年有什么愿望?”
朱昱想了想,暂时没头绪。自1月16日傍晚开始上勤的朱昱这才反应过来,零时已过,他迎来了32岁的生日。
半小时前,随着飞机上89名入境旅客顺利下机,优质高效保障大家顺畅通关的“考场”搬到朱昱与同事面前。
“新春快乐,欢迎回家!请出示您的护照。”朱昱说。春运期间为入境旅客送上新春祝福,这是负责前台查验工作的朱昱与同事商议的祝福语。“临近春节,入境旅客多为务工返乡的中国人,我们想让大家感受到回家的温暖。”朱昱介绍,他们还在引导服务台、旅客候检区挂上了火红的灯笼、斗大的福字、绚丽的彩带,入境查验区域显得格外温馨。
“下了飞机就能感受到新春的氛围,真让人激动啊!”入境旅客黄明博感慨道。2024年5月,他前往哈萨克斯坦从事建筑工作,工作结束后便立即订票,乘机回国。
人像比对、资料录入、询问核实‧‧‧‧‧‧不到1分钟,确认了黄明博的信息,朱昱干脆利落地盖上验讫章,将护照递了过去。
“老哥,天寒地滑,路上小心。”他叮嘱道。
朱昱接过来自哈萨克斯坦的阿伊苏力坦旅客的护照和通关材料,他边查验边用俄语询问,“欢迎你来中国,准备去哪里?”“我想去乌鲁木齐市拜访我的朋友”‧‧‧‧‧‧谈话持续了近2分钟,阿伊苏力坦坦言,首次来乌市,他很惊喜。惊喜之一,乌鲁木齐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设置的自助填卡机,这款可自主选择语言,能电子化填写“外国人出入境卡”的设备智能又高效,大幅节省通关时间;惊喜之二,查验区域的喜庆氛围。阿伊苏力坦说,当得知即将到来的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时,他主动向朱昱请教中文节日问候语。2分钟后,拿回护照,阿伊苏力坦用刚学会的“新春快乐”向朱昱道别。
转眼,朱昱已查验15名入境旅客。此时,他桌边的对讲机响起,是值班队长在呼叫:因旅客数量增加,朱昱要暂时前往咨询服务岗支援。
“收到,明白!” 朱昱赶忙跑向30米外的咨询服务岗。春运期间,这样的临时调岗很常见。作为国家一类口岸,2024年,乌鲁木齐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出入境旅客量达到68.5万人次,同比增长88%,为确保通关服务顺畅,执勤警队必须随机应变,科学调配警力,应对客流高峰。
咨询服务岗前,求助旅客已围成一圈,朱昱尚未平复呼吸,就听见大家焦急地询问——
“我的护照丢了,下飞机时还在口袋里,能帮我找找吗?”
“地铁口在哪里?”
“在哪儿取行李?”
朱昱与同事分工协作,一人负责解答旅客的问题,安抚旅客情绪,另一人与机场工作人员联系,沿出客通道逆向寻找护照的下落;10分钟后,求助旅客诉求被一一解决,那本丢在廊桥口的护照物归原主。
“我来自哈萨克斯坦,入境中国能待多少天?”前来旅游的阿米尔问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政府关于互免签证的协定》,哈萨克斯坦公民持普通护照和回国证明,因私人事务、商务活动、旅游、医疗、国际运输及过境事由,进入中国境内,自入境之日起单次停留不超过30日,每180日累计停留不超过90日。”朱昱回答。
“你的回答很详细,感谢你。”阿米尔说。
5时许,朱昱与同事送走最后一名通关旅客,近8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内,他们共为20架次航班1200余名旅客提供了通关服务。
结束工作,坐上班车,朱昱看到妻子发来“平安到家”的消息,才想起自己还没有许愿。
车窗外,夜幕深沉,听着同事熟睡的鼾声,朱昱打字回复:“愿新春家家都团圆,咱俩尽快有爱情的结晶。”(记者 赵书城 通讯员 潘靖元 张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