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四师四十四团七连鹿茸菌种植棚,菌香混合着泥土的气息扑面而来,一颗颗形态可爱、长势喜人的鹿茸菌从菌棒上伸出坚实有力的“鹿角”。种植户胡方林在查看鹿茸菌的长势情况。
鹿茸菌因其形状似鹿角而得名,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多分枝,呈鹿角状。分枝顶端呈杵状,有的分枝顶端不形成菌盖,或形成小菌盖,整体呈红褐色或黑褐色,长度可达5厘米—20厘米。
种什么?怎么种?2024年,胡方林在发展连队特色种植上犯了愁。他无意间在网络上看到河南药用菌——鹿茸菌,高昂的市场价格让他看到了希望。通过外出“取经”谋发展,借鉴“良方”促振兴,胡方林引进第一批2000个鹿茸菌。
鹿茸菌的生长条件苛刻,需要特定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
“技术管理方面,要把控好室内温度、湿度,温度保持在0-30℃之间,还要观察每天的生长情况,及时把发霉或变质的鹿茸菌挑选出来。”胡方林说。
目前,第一批鹿茸菌已完成收割晾晒,等待厂家回收。“虽然鹿茸菌试种成功了,但我们的技术还不是特别成熟,我会继续努力探索。待种植技术成熟后,扩大种植规模,与连队职工群众共同增收致富。”胡方林说。
产业兴旺,致富有望。四十四团七连鹿茸菌的试种成功,不仅丰富连队特色农产品种类,培育农业产业新的增长点,也为七连职工群众增收致富提供了新路子,为乡村全面振兴蓄势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