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三师新星市招商引资企业新星双瑞风电叶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员工在进行风电叶片修形工作(摄于2月16日)。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宝山 通讯员 魏巍 摄
一台台风机日夜不息、一块块光伏板熠熠生辉,签约奠基、开工建设、投产达产……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近年来,第十三师新星市立足能源资源禀赋,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突出土地资源、消纳负荷、调峰能力等关键保障要素,不断培育壮大清洁能源产业,一个个新能源项目相继在十三师新星市落地开花,绽放出了蓬勃昂扬的无限生机。
追风逐日 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2月21日,记者走进十三师新星市十三间房风电基地新能源企业新疆哈密九鼎(瑞鼎)森泽风电场,一座座风车迎风矗立,白色的桨叶随风转动,将绿色动能输送到千家万户。
据了解,该风电基地共落户风电企业6家,总装机容量29.7万千瓦,年发电量约9亿千瓦时,预计每年可节约标准煤3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0.3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0.2万吨。
在十三师柳树泉农场光伏产业园区,一排排蓝色的光伏板在平坦开阔的戈壁上如阵阵波涛,涌动成“光伏海洋”。这里年均日照时数3414小时以上,有效利用小时数为1800小时,太阳辐射总量每平方米达6170兆焦,适合建设大型光伏电站。
十三师新星市作为全国风能与太阳能资源最充裕的地区之一,在新能源产业发展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十三师新星市抢抓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的战略机遇,出台多项政策措施,重点支持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等产业;开展高比例风光电送出与大容量储能关键技术科研攻关,强化太阳能光热发电及多联产综合利用,开展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交直流外送与协调控制关键技术应用示范。同时,立足区域风光资源禀赋和交通区位优势等,借势哈密地区加快国家“三基地一通道”重要节点建设,被列为国家煤制油气战略基地和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风光电基地等重大战略机遇,积极参与以“风光水火储”综合能源整装外送为主的“疆电外送”工程,先后引进大唐东疆新能源公司、哈密柳阳光伏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哈密辉腾光伏电力有限公司等新能源发电企业,逐步形成了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截至2024年底,十三师新星市共有新能源发电企业40家,总装机容量236.6万千瓦,年发电量超45亿千瓦时,绿电占比达40%。
同时,十三师新星市持续推动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新能源产业发展壮大,构建清洁能源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及时调整新能源区域规划,适度谋划开发抽水蓄能项目,目前,该师市4个项目列入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
此外,十三师新星市还坚持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相互协调,构建多元化氢能应用场景,积极谋划绿色化工、新型冶金等产业由高碳工艺向低碳工艺转变,全力打造兵团新能源离网制氢示范工程,加快推进国电投湖北公司绿氢项目建设,计划到2025年底,规模化绿氢生产量达到1万吨以上,解决化工企业绿氢需求,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建链延链 制造业规模不断壮大
2月21日,位于十三师红星二场工业园区的哈密红星重工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车轰鸣、焊花飞溅,工人们各司其职有序生产。
该公司于2013年落地红星二场,是团场装备制造业支柱企业,主要从事风力发电设备生产销售。2024年,该公司投入资金对生产车间改造升级,全年生产风机塔筒129套。
“今年,公司订单指标计划在6到8万吨,目前已签订项目订单51套2万吨,预计在4月底完成生产任务,为实现首季经济‘开门红’打好基础。”哈密红星重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崔强说。
在十三师新星经济技术开发区新疆新星双瑞风电叶片有限公司,一片片风电叶片整装待发,它们将被运往十三师新星市及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等地的风电企业。
这些巨大的风电叶片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记者走进该公司生产车间,只见在先进机械设备的辅助下,20余名工人加紧生产叶片主梁。工人将一层层玻璃纤维铺层、灌注、合膜,经过一道道紧密衔接的工序后,一片长达103米的叶片逐渐成型。
“制作叶片主梁,需要铺设120层玻璃纤维。目前,我们生产的都是5兆瓦以上风电机组使用的大叶片。”新疆新星双瑞风电叶片有限公司行政管理科科长何津介绍道,该公司共有6条生产线,可生产103米和98米两种规格的叶片,为风力发电企业“追风”提供完整的设备支撑。
作为兵团目前唯一一家生产风电叶片的企业,新疆新星双瑞风电叶片有限公司也是十三师新星市新能源全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2024年,该公司实现产值2.33亿元。
“今年,公司将着力抓好智能化改造和产品质量提升,目前,公司6条生产线已进入满负荷生产状态,预计今年产量250套,产值约6至7亿元。”何津说。
站在新能源“风口”,十三师新星市不断建链、延链、补链,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推进新能源产业迎“风”起舞,加速推进风电场与叶片生产企业的产业布局,不断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与应用,逐步构筑起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链体系。
落实“双碳” 产业绿色转型持续推进
“公司实施VOCs环保治理项目后,有效降低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气排放,有助于持续改善当地空气质量。”2月21日,十三师新星市招商引资企业新疆宣泰环保能源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部长顾全文说。
科技创新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最佳路径。十三师新星市因地制宜发展新兴产业和新质生产力,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制造基地”的发展路径,依托区域风、光、水、煤等资源优势,以基地化推进、集约化开发为导向,建立多能互补的“风光水火储”综合能源体系,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推进兵团综合能源发展基地建设。
该师市持续完善“两业为基、三业并举”的五大产业布局,积极推进现代煤化工、新型冶炼、综合能源“三业耦合”发展,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发展由园区循环向区域循环转变,着力打造兵团“双碳”示范基地。坚持在“压、腾、控、省、核”上下功夫,主动谋划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以清洁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经济绿色转型发展。同时积极培育风电、光伏全产业链,打造双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的电源侧;以师域“两区六园”和兵团电力外送通道为负荷资源,用好售配电资质,与哈密国网密切合作,完善电力系统管理运营职能;对以现代煤化工、硅基等产业为重点的消纳端,反向配置绿电,构建源网荷储高度融合的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2024年,十三师新星市万元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0.8%。
“师市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部署要求,对师市重大产业项目配置绿电,力争到2025年配置比达到50%以上。同时积极构建源网荷储高度融合的新型电力系统,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打造东疆‘绿电高地’,开创能耗‘双控’工作新局面,以更高质量的用能促进师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十三师新星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国防动员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梁长勇说。(记者 赵宝山 通讯员 骆新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