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第十一批第二期浙江省医疗援疆专科联盟成立大会在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召开。
专科联盟成立大会上,来自兵地的8家医院与专科联盟组长签订《浙江省医疗援疆专科联盟结对帮扶协议》。实习记者 史达 摄
专科联盟覆盖儿科、急危重症等共24个关键学科。成立大会上,来自兵地的8家医院与专科联盟组长签订《浙江省医疗援疆专科联盟结对帮扶协议》,一套覆盖新生儿筛查、急危重症救治到慢性病管理的全周期医疗服务体系正在形成。
自“十四五”以来,浙江省援疆指挥部创新深化“组团式”医疗援疆模式,浙江省59家医院与12家受援医院构建起立体帮扶网络,形成“专科联盟牵引—优质资源下沉—诊疗标准同质”的基层医疗能力提升新模式。通过技术带教、远程会诊、学科标准化建设等方式,推动诊疗能力“造血式”提升,把更多优质医疗资源精准输送到阿克苏地区及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职工群众身边。
据了解,3年来专科联盟累计开展828项医疗新技术,其中203项填补南疆医疗空白,60%以上的新技术已实现本土化应用;建成国家重点专科2个、省级重点专科12个;帮带学员1367名,培养学科带头人74名,在阿克苏地区及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落地生根,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浙江医疗的“精准滴灌”。
专科联盟不仅聚焦“输血”,更注重“育人”。“要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浙江省医疗援疆专科联盟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马涛介绍,“接下来,医疗援疆专科联盟将通过强化制度保障、深化惠民工程、创新‘双导师制’人才培养三大举措,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乡镇、团场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