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红星四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农业更有干头、农村更有看头、农民更有奔头。从晨光熹微到晚霞满天,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在日复一日中徐徐绘就……
破晓日新 幸福路越走越宽广
时在谷雨,田间地头处处“热气腾腾”。走进一连职工张广书的棉花地里,新发的嫩芽破土而出,几滴露珠在阳光的照耀下晶莹剔透。“今天过来浇头茬水。”坐在地头,张广书轻轻一笑,同笔者分享起当下的感受,“现在好多了,种地轻松,收入也不错,120亩地每年增收10多万元,我们过上了好日子。”张广书说的“好”,主要有两方面因素:一是田里有了科技力。良种良法、智慧农业、改良种子、测土配方,一系列科技突破,为现代农业注入了活力。二是政策越来越好。尤其是兵团改革后,取消了“五统一”,职工群众在田间地头越来越能放得开手脚。听见说笑,路过的一连党支部副书记、连管会连长王涛凑了上来,接过话茬,“可不是,地里的活儿是越来越轻松了。”“就拿以前我们头疼的播种来说,现在,有了北斗定位,铺膜、播种……啥都是一体化作业。”他伸出两个指头,“拢共才2个小时!”“都是新农人了啊。”笔者闻言,回道。他俩先是一愣,随后一边连连点头一边笑着说:“就是,就是,咱们是新农人,生活都有新奔头。”乡村振兴,让职工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既是出发点,又是落脚点。一直以来,红星四场党委高度重视职工群众增收,不断强化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培育壮大乡村产业,持续探索新型农业,让职工群众的收入得到持续快速增长。
暖阳当空 “三农经”越念越时尚
连日来,在红星四场十一连的杏园里,承包户韩华祥和妻子正忙着授粉,两人在欢声笑语里畅想今年大丰收的场景。韩华祥告诉笔者,杏园共有80亩地,品种为吊干杏,“产量好、价格好,收入自然差不了。”往回走,途经十二连职工冉启海的油桃大棚。进入棚内,暖意扑面而来,繁茂的枝叶间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个个圆润饱满,红绿相间,充满生机。
冉启海穿梭在果树间,脸上的喜悦抑制不住,他说:“再过半个月,油桃就要上市了,你看这油桃个头大、糖分足,口感脆甜,收入肯定低不了!”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根基。一直以来,红星四场立足本地特色资源,积极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目前已初步形成农户参与、企业带动、科技支撑、金融助力的格局。
霞光万丈 精气神越来越抖擞
日头偏西,迎着春风,团场的大集好热闹。顺着人潮往里走,市集宛如打开的“百宝箱”:晶莹剔透的蜂蜜、香甜软糯的糯米团子、粒大饱满的瓜子、清甜诱人的冰糖葫芦,还有香喷喷的腊肉、带露珠的橘子、绿油油的芹菜、白花花的苕粉……各种各样的农家土特产摊位前围满了职工群众。
最热闹的当数鲜花摊前。“蝴蝶兰养好了能开三季,放在家里特别美。”退休职工宁孝平一边精心挑选一边说,“以前买化肥,现在买鲜花,日子可不就香起来了!”鸡鸭鱼肉成了餐桌日常,鲜花点缀着整个春天。团场城镇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关新元指着川流的人群笑道:“现在老乡的荷包鼓了,方圆三十里的乡亲都来赶这‘戈壁派对’”。夜幕降临,团场的热闹丝毫未减。顺着柏油路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花海。再往前,小广场上已有不少职工群众散步游玩。这头是舞蹈队、八段锦、旗袍走秀、歌曲串烧的热闹声,那边是老年人下棋的落子声和讨论声,中间还夹杂着孩子们的玩闹声。微风吹拂,好不惬意!近年来,红星四场创新文化载体,不断满足职工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守正创新育新风,以文化润民心,走出了一条文化惠民新路。乡村振兴里,乡风文明是灵魂。当下的红星四场,越来越多的文化活动实现常态化、全覆盖,让这里的夜晚因文化亮起来,让生活因文化更美好。
大田翻碧浪,沃土尽生辉。如今,红星四场处处透着精气神,展示着新变化、新气象、新干劲,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画卷正在这里一步步变成现实。
(王保宏 张永茂 谢增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