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沙漠腹地→双拥高地!三师图木舒克市"硬核"捧回国家荣誉!
来源: 第三师融媒体中心 2025-04-28 12:57:34

巍巍天山,见证拥军本色;瀚海绿洲,激荡鱼水深情。

4月23日,从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传来喜讯,第三师图木舒克市首次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

“全国双拥模范城”是我国双拥工作的最高荣誉,是军地共同颁发的国家级城市品牌。首次获此殊荣,师市实现历史性突破,这不仅是师市军地共同的无上荣耀,更是全体军民共同努力的结晶,是“爱我人民爱我军”在师市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

兵团来源于军、兴起于军,与人民军队“同根同源”。从屯垦古城到绿洲新城,师市始终与军队血脉相连、使命相通,是一座拥军优属、拥政爱民传统深厚的城市。

保障有力 巩固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

“新形势下,双拥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我党我军我国人民优良传统和特有政治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双拥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师市新时代双拥工作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行棋观大势,落子谋全局。师市党委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将双拥工作与经济建设、部队战斗力提升、社会生产力发展深度融合,继承优良传统,不断创新改革,使双拥工作更加扎实有效,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坚强力量支撑。

锚定“一个核心”打造双拥工作特色品牌,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忠诚履行兵团维稳戍边职责使命为核心,扛牢双拥政治责任,强化军地联动。制定涵盖《军地联席会议制度》等在内的20余份规范性文件,构建起一套细致入微、高效运转的政策执行机制。

部队需求在哪里,服务保障就到哪里。师市党委每年划拨专项资金,保障7支驻地部队的用地需求,全力支持其军事设施与营区建设,持续为边防部队提供生活物资援助。

每逢春节、“八一”建军节等重要节日,师市党委主要领导率先垂范,组织慰问活动,各级党组织亦纷纷行动,走访慰问驻地部队、优抚对象及民兵代表等,确保后方稳固,助力前方英勇无畏。

建成师团连三级退役军人(双拥)服务中心(站)54个,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131人,提供就业创业扶持、优抚帮扶、走访慰问、权益维护等多类别服务,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员”双拥工作新格局,确保服务体系全面覆盖。

围绕军人军属所需所盼,积极探索解决官兵“后路、后院、后代”难题。建立军地教育优待落实工作机制和联合督导机制,成功为455名军人随调家属解决就业安置和子女入学入托问题,确保优质教育资源惠及这些“最可爱的人”的家庭。

创新举办“军营开放日”等系列特色鲜明的活动,将文化、政策、法律、科技、健康等领域进军营活动常态化,捐赠价值16万元的1.2万余册图书,每月定期派遣6名专家和心理咨询师进行坐诊和心理咨询服务,惠及官兵1.2万人次。

从红色历史中走来,在创新实践中奋进,这座充满温情的绿洲新城正用行动证明:当红色基因与时代精神产生共鸣,军政军民团结的强大合力,将有力推动双拥工作向高质量发展。

军民共建 双向奔赴的“鱼水情深”

在师市,双拥工作不是口号,而是可触可感的城市故事。

“是三师的好政策给了我信心和力量,让我的创业底气更足了。”五十三团金胡杨镇退役军人苗江波2010年退役后,在师市开了一家电脑维修店、一家酒店,组建一支工程机械队,投资成立养殖合作社。

作为退役军人安置就业的理想选择,师市积极为退役军人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切实把退役军人接收安置好、服务保障好、教育管理好、作用发挥好、权益维护好。选任366名优秀退役军人担任“兵支书”,2021年,师市在选育管用“兵支书”方面的成功经验,获得中央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的高度认可,被转发至各地推广学习。

通过“线上+线下”多元化模式,紧密结合本地就业岗位的实际需求与退役军人的就业兴趣,精心打造“菜单式”技能培训项目,实施“订单式”就业推荐,助力他们顺利实现从战场到职场的平稳过渡。

鼓励支持退役军人自主创业,4年来,累计发放一次性就业经济补助金874.51万元,支持87名退役军人成功创办26家合作社,有效带动各族职工群众增收,累计金额超过600万元。

如今,5200余名退役军人正活跃在师市乡村全面振兴、生态环境保护、基层治理等多个关键领域,他们如同一抹抹耀眼的“橄榄绿”,从军营的广阔天地延伸至地方社会的各个角落,成为社会服务各条战线上的中坚力量。

民拥军,军爱民。

这些年,驻地部队始终牢记军人使命,把驻地当故乡,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勇毅担当。积极协助师市妥善处置各种应急突发事件,联合组织应急救援实战演练。

除了扶危于急难险重之时,驻地部队更把师市的发展当成自己的分内之事。

“7年前,我们团里的幼儿园星星点点地分布在各个连队和社区,条件极为艰苦,土块堆砌的教室狭小逼仄,破旧不堪。午休时分,小朋友们只能以地为床,蜷缩而眠,更有甚者,一个玩具需数名孩童轮流把玩,共享欢乐……”提起四十四团幼儿园昔日的景象,在教育一线工作8年的教师约日耶提·木合塔尔仍然记忆犹新。

而今,四十四团幼儿园焕然一新,教学楼宽敞明亮,内部设施一应俱全,多功能教室、舞蹈室、现代化的食堂错落有致,更有充满欢声笑语的游乐园,让边疆的孩子们得以在同等优质的教育环境中茁壮成长。

这所由武警兵团总队、江苏总队结对援建的幼儿园,占地面积6万多平方米,可容纳51个班级1600名孩子接受高质量的免费学前教育。2022年3月,被教育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全国双拥办联合命名为“八一爱民学校”,成为边疆地区军民融合教育的示范样本。

不仅如此,幼儿园建成后,两总队先后投入近400万元,帮助幼儿园增添教学设施、升级教学设备,大大改善了教学条件。投入23万元资金,精心建设中华优秀文化传承馆;投入100万元,全力打造特色国防教育阵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指导开设“121国防教育课程”,创新构建“国防教育+幼儿成长”育人体系。

援建幼儿园只是驻地部队服务师市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支持师市第一中学成功创建“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学校基础设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以及图木舒克市学院街夜市等项目建设,均得到部队的大力扶持。

军营内设有三师特产专柜,筹集资金助力团镇建立养殖合作社和家庭纺织工坊,投入资金扶持连队特色产业发展……在师市如火如荼的建设事业中,处处跃动着军人绿色的身影。

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军民鱼水情深的感人场景在这里不断上演。

聚力成势 奋力打造社会化拥军优抚“三师模式”

最伟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在师市,双拥工作不仅是政府工程,更是全民行动,全社会倾力拥军。

3月15日,一场新兵入伍欢送会在第三师人民武装部生产营举行,新兵们着戎装、披绶带,奔赴火热军营。

师市常态做好新兵入伍欢送、老兵返乡欢迎、发放优待证、光荣牌“应挂尽挂”和送立功受奖喜报等工作,讲好英雄故事,激励部队官兵退役后扎根师市。

逐年提高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4年来,累计发放抚恤补助经费1311.04万元、义务兵家庭优待金947.89万元。

如今的师市,对军人的尊崇优待是具象可触的,“军人优先”“拥军优属”体现在一件又一件实事中,火车站、机场、医院门诊等场所,“军人依法优先”的标识格外醒目,为军人、退役军人及其家属提供涵盖购票至登车、登机的全方位优先服务,确保便捷高效。

在双拥文化广场、双拥示范小区,军民鱼水情深的故事在这里传颂;200余块双拥宣传牌遍布街头巷尾,崇军氛围融入城市肌理,形成“党委统揽、军地联动、全民参与”的双拥工作大格局。

利用报纸、电视、新媒体等资源,广泛宣传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政策,深入报道师市“全国模范退役军人”任泽宇、“中国好人”宋豫宛、兵团“最美退役军人”史风纲等先进事迹,使之深入人心,传遍千家万户。

师市双拥的氛围和创新探索远不止于此。全面整合各类资源,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烈士陵园及新疆屯垦历史博物馆等重要场所,创新性地打造移动式国防教育课堂。每年组织开展清明祭英烈、9·30烈士公祭日祭扫活动。

师市还组建22人“老兵”宣讲团,常态化进机关、进连队、进社区、进学校,广泛开展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让红色基因、红色血脉代代传承、代代赓续。

拥军情无限,爱民歌正长。在荣誉的背后,凝聚着师市各族职工群众与人民子弟兵之间深厚的军民鱼水情。在这片被兵团精神、胡杨精神和老兵精神所滋养的广袤土地上,一曲“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拥军赞歌激昂慷慨,回响不息……

编辑:杨晓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