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包含页_
煤海深处的追光者——记新疆屯南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嘎顺公司生产副矿长 王映红
7.5万
原创


fb7c10168e3186394e47ae2ca6d1f30.jpg

劳动模范

在蒙语意为“苦咸水”的嘎顺乌散戈壁深处,有一束光始终闪耀,穿透千米巷道的黑暗,照亮煤海征程。这束光,属于一位来自四川苍溪的汉子——王映红。2022年的时光,他将自己的青春与热血,全部奉献给了这片煤炭事业,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兵团精神,成为煤海深处当之无愧的先锋。

1975年出生的王映红,自2003年3月投身煤炭行业以来,便扎根一线,从采煤一线的普通工人,一步步成长为新疆屯南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嘎顺公司生产副矿长。大学专科学历的他,深知知识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提升,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现场管理经验。22年里,他先后担任采煤队班长、队长,直至如今的生产副矿长,每一个岗位的转变,都是他成长的见证,更是他能力的彰显。

在王映红的职业生涯中,“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兵团精神始终贯穿其中。在安全生产方面,他更是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他与班子成员相互协作,凭借着对工作的高度负责和严谨态度,实现了安全生产事故的“零发生”。这一成绩的背后,是他无数个日夜的坚守与付出,是他对每一个安全细节的严格把控。

平日里,王映红十分注重自身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的提升,尤其重视安全思想教育。他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职工树立榜样。在工作中,他始终秉持着“一点也不能差,差一点也不行”的原则,坚持动态标准化管理,将工程质量和文明生产放在首位。他深知,只有提升工程质量,抓好标准化工作,职工的安全才能得到切实保障。他常说:“只追求产量而忽视职工安全是蛮干,不对职工的人身安全负责就是罪人。”这种对安全的高度重视,使得他所管理的综采队从未发生过一起安全生产事故。

60d1d0b4c7f11202ada6b1dd905bca9.jpg

面对工作中的重重困难时,王映红总是冲锋在前,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担当。2023年1103综采期间,工作面遭遇复杂地质条件,端头支架被压死,老塘侧窜矸严重,生产受阻,职工安全受到威胁。王映红毫不犹豫地坚守现场,与职工们并肩作战,共同处理难题。他积极出谋划策,研究制作防护链条,为职工的人身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最终推动了安全生产的正常开展。

在屯南煤业引入新的采煤工艺和设备时,王映红展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卓越的学习能力。他深入现场,仔细研究综采工作面支架的性能、操作方法和生产工序,迅速掌握了新的生产工艺和流程,成为了综采队安全管理的行家里手。他还多次带领团队支援兄弟矿井,为公司节省了高额费用,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2022年5月,他带领综采队职工仅用25天就完成了1106综采工作面的拆除和1103综采工作面的安装工作;同年9月,又带领 25名职工帮助三分公司攻克技术难题,完成了1102综采工作面的拆除、安装和搬迁工作。

2024年,嘎顺公司1103工作面遭遇 F1、F2两大断层的严峻挑战,王映红临危受命。在6月到10月的3个月里,他凭借坚定的信念和出色的指挥能力,成功带领团队穿越断层。在穿越 F1断层的关键时刻,顶板漏顶、刮板机被压死,王映红冲在最前面,带领职工进行翻矸作业。他果断选择直接穿越断层的方案,不仅采出170米煤墙,收获约5万吨煤炭,创造1300万元直接经济效益,还节省了开切眼和搬迁成本,累计为公司多创造1500万元效益,实现了安全与效益的完美结合。

王映红不仅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在生活中也十分关心职工。他将职工视为亲人,“有困难,找生产副矿长”已成为综采队职工们的共识。他经常深入职工群众,了解他们的工作诉求和生活困难,并第一时间为他们解决问题。此外,他还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活动,2023年多次为患重病职工捐款,参与“99 公益日”、矿区环保志愿服务等,传递正能量。

从巴山蜀水到西北戈壁,2022年,8000多个日夜,王映红把青春淬炼成煤海的星光。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的坚守;没有豪言壮语的承诺,只有脚踏实地的担当。

刚刚参加完自治区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的王映红备受鼓舞。“荣获自治区劳动模范称号,倍感荣幸,我将继续深耕本职岗位,发扬劳模精神,立足岗位,勇于创新,发挥‘传帮带’作用,为煤炭行业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王映红,这位煤海先锋,用一生的执着,书写着新时代劳动者动人的篇章,他的精神也将激励着更多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砥砺前行。(全媒体记者 郑瑶)

来源/原创
编辑/杨秀洪
分享到:
评论
条评论
发布
底层页正文左侧包含页_
查看更多新闻...
底层页正文右侧包含页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