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时代浪潮下,边疆医疗事业迎来新的突破。5月13日,第一师中医院正式成立,标志着第一师阿拉尔市中医药事业开启全新篇章,将有力促进中医药在边疆地区的传承与创新。
这座由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中医康复院区升级而来的现代化中医院,凭借专科特色的持续深耕、跨越千里的援疆力量、薪火相传的人才培育体系,以及科学长远的战略规划,正以昂扬之姿,奋力书写守护边疆群众健康的动人故事。
第一师中医院(无人机照片)。记者 施亚军 摄
专科深耕 打造特色医疗名片
“姚医生,只要来到你这里,我就觉得安心。”近日,在第一师中医院中医综合内科诊室内,患者李女士紧握主任姚满园的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七年前,李女士不幸确诊为乳腺癌,手术与化疗带来的强烈反应让她痛苦不堪,所幸姚满园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让她明显好转。此后,但凡身体不适,她都会找姚满园调理。
李女士的经历,是第一师中医院深耕专科建设,打造特色医疗名片的缩影。第一师中医院充分发挥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治未病、简便廉验”等优势,将传统中医汤剂与特色外治法有机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
姚满园在常见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领域造诣深厚。从运用“宫腔镜手术+中药周期疗法”综合治疗,帮助三年未孕的患者成功诞下健康宝宝,到采用中药内服为乳腺导管扩张患者解除病痛,一个个成功案例见证着科室的专业实力。
姚满园为患者看诊。(第一师中医院供图)
谈及当地的中医事业,姚满园满怀信心:“我们将在中医脾胃、肾病、肿瘤、妇科等领域,深入探索专病专治的特色诊疗方案,进一步凸显专科特色。同时,持续强化中西医协同,将专病专治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在中医综合内科不断精进的同时,医院其他科室也在专科建设道路上大步迈进。针灸推拿科推出“中医外治+功能康复”联合疗法,不仅在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传统优势病种治疗上持续突破,还将诊疗范围拓展至痤疮、黄褐斑等皮肤美容领域,收获众多患者好评。康复科将传统康复手法与现代康复设备深度融合,为患者定制个性化康复方案。中医护理门诊则充分运用中医护理适宜技术,为患者提供集中医治疗、护理保健、养生指导于一体的全方位服务。
今年,医院积极响应国家“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开设了减重门诊,整合中医、内分泌等资源,开展中医体质辨识服务,根据不同体质为居民提供针对性的中医药保健指导,推广艾灸、穴位埋线等体重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帮助居民调理身体机能,达到减重与健康养生目的。截至目前,已帮助500余名患者实现减重。
援疆力量 注入发展新动能
“初到这里,环境、气候和生活习惯差异都是挑战,但看到患者渴望康复的眼神、治愈后的笑容,我告诉自己一定要留下来做点实事。”台州援疆医疗专家柯高峰说。
柯高峰将小针刀等技术及现代医学评估治疗加训练一体化模式引入当地,帮助科室制定神经病理性疼痛和偏瘫康复系统方案,使得当地医生在技术融合和精准诊断方面能力有所提升。在治疗足跟痛、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时,他将不同治疗方法相结合,不仅有效缓解了患者病痛,更推动了骨科与康复科的合作,减少了手术转诊情况,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援疆医疗专家询问患者身体状况,并把脉看诊。(第一师中医院供图)
与柯高峰一样,杭州、台州援疆医疗团的专家们纷纷发挥专长,为第一师阿拉尔市医疗事业注入强劲动能。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副院长、杭州市中医院援疆专家团队领队李丽萍表示:“把浙江的先进技术和理念‘嫁接’到阿拉尔,是我们的使命。”自从与第一师中医院建立战略合作后,援疆医疗团常驻医院,在针灸康复、中医肿瘤等多个专科领域开展深度“组团式”帮扶。援疆医疗专家带来的一系列前沿技术,填补了医院多项技术空白,为当地专科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
目前,医院有援疆医疗专家9名。“未来,双方计划进一步深化合作,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领域持续发力。通过选派当地医护人员赴浙江进修学习、联合开展医学课题研究等方式,不断提升第一师中医院的综合实力。同时,将探索建立长效帮扶机制,让援疆医疗的成果持续惠及边疆群众,为边疆地区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李丽萍说。
师徒传承 筑牢人才根基
“老师,这个病例的诊断思路我还有些困惑……”在第一师中医院的病房里,年轻医生虚心地向姚满园请教。这样的师徒交流场景,每天都在上演。
为传承中医精髓、培养优秀中医人才,姚满园创新采用“口传心授+临床实践”的教学模式。她将跟诊过程划分为观察、协助、独立三个阶段,要求徒弟做好跟诊记录并及时复盘,逐步塑造青年医生的临床思维;在理论教学方面,她以经典条文背诵为基础,结合临床案例分析、脉舌诊等专项训练,帮助青年医生夯实中医理论功底。她还运用“反向教学”法,鼓励徒弟每周选取病症进行小讲课,再由自己进行点评补充,有效提升徒弟的学习能力与开方水平。此外,姚满园还根据徒弟的个人兴趣和特长,为其制订定向培养计划,满足中医不同领域的人才需求。
而援疆专家的到来,更是为医院的人才培养注入了新动能。杭州市中医院援疆专家、第一师中医院中医综合内科特聘副主任孙玥将多年积累的临床经验与当地医疗实际紧密结合,携手援疆医疗团队推出“分层培养、精准施教”的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依据当地医生不同的专业基础、临床经验,划分多个培养层次,为每位医生量身定制学习提升计划,确保培养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秉持“实践出真知”的教学理念,孙玥坚持带领青年医生扎根临床一线,从门诊问诊、查体诊断到个性化治疗方案制定,再到疗效随访的全流程跟踪,以“手把手教学、面对面指导”的方式,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战经验。“希望通过细致的讲解与专业的示范,点燃青年医生的学习热忱,让他们深刻体会医者使命,厚植职业自豪感,为边疆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根基。”孙玥说。
除了“师带徒”,医院还通过选派骨干外出进修、邀请专家来院授课、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全方位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如今,医院已形成“老中青”三代有序衔接的人才梯队。同时,医院与塔里木大学开展教学合作,承担中医临床教学任务,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储备新生力量。
战略升级 锚定发展新坐标
“目前,我们已升级为独立中医院,是响应国家中医药振兴发展战略,更是满足边疆群众对优质中医药服务的迫切需求。”李丽萍在采访中表示,这一转变不仅是名称的更迭,更是服务能级与战略定位的全面提升。
作为“第一师中医质控中心”“第一师中药制剂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医院将进一步发挥行业引领作用,制定区域中医药诊疗规范和质控标准,推动第一师阿拉尔市中医药服务同质化发展。同时,依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青少年脊柱侧弯中医药干预试点单位”“浙江省脊柱侧弯中西医诊疗专科联盟单位”等平台,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探索中医药防治青少年脊柱侧弯的创新路径。
朱彩凤名中医工作室揭牌。王勇 摄
“医院还计划建设中医适宜技术中心和中医技能培训中心,大力发展中医神志病、中医肾病等特色学科,目前已申报多项新技术新项目,朱彩凤等名医工作室的落地,也为中医传承注入强大动力。”李丽萍表示,医院还将进一步深化浙疆合作,在特色专科、科研创新等领域持续发力,不断引入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让优质医疗资源得以更广泛地辐射。
“我们的愿景,就是要让南疆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中医药服务,使医院成为推动南疆地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示范标杆。”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党委书记王志强的话语掷地有声。从专科建设到人才培育,从援疆帮扶到战略升级,第一师中医院正以昂扬的姿态,向着这一目标稳步迈进,在南疆大地上奏响守护群众健康的时代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