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五一”国际劳动节,对新疆有色金属研究所有限公司首席工程师阿斯古丽·阿不都吾甫尔意义非凡。就在4月28日,她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与矿产事业同步前行,我成功找到了人生舞台,在金属世界里雕琢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5月1日,阿斯古丽回忆领奖的那一刻,依旧十分激动。
从实验室走向人民大会堂领奖台,阿斯古丽用了30年。
靠的是什么?一个字:“钻”。她笑称:“这股钻劲儿,就是我的绝活。”
阿斯古丽与金属研究的缘分,始于她对未知世界的强烈好奇心。学生时代,化学和物理学科中那些奇妙的金属反应,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为她打开了通往金属研究领域的大门。从此,她一头扎进这个充满奥秘的世界。
阿斯古丽·阿不都吾甫尔在工作中。本人供图
1994年,阿斯古丽从南方冶金学院(现江西理工大学)选矿工程专业毕业后,进入新疆有色金属研究所矿业技术部,成为一名选矿技术员。
当时,有色金属选矿研发条件比较落后,许多实验需要反复摸索。“有一次,为了优化铜矿的浮选工艺,我们团队连续两周泡在实验室里,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但结果总是不理想,非常焦虑和沮丧,甚至怀疑自己选错了方向。”阿斯古丽回忆,但师傅告诉我,科研就像爬山,每一步都难,但登顶后的风景一定值得。
团队成员们静下心来梳理实验流程,查阅大量资料,在实验室配置各种浮选药剂以提高选矿效率,带着实验成果去现场技改调试,最终完成工艺优化。
钻研、创新与坚持,是破解一切难题的钥匙。
2016年,新疆有色金属行业面临环保升级任务。阿斯古丽和团队决定“跨界”攻关,组建了涵盖选矿、冶炼、化工、环保等多学科的研发小组。
“当时,我们瞄准了冶炼废渣综合利用这一技术方向。这些废渣含有铜、镍、锂等宝贵金属,但传统技术回收率低,还会产生二次污染。”阿斯古丽说,经过上千次实验,最终攻克了各类有色稀贵金属冶炼渣及烟尘的综合利用及无尾排放难题,实现全元素高值化利用,浸出试剂自产循环消纳,避免二次污染。
位于喀喇昆仑山的大红柳滩,蕴藏着丰富的锂矿。
2023年,为解决传统提锂工艺的强腐蚀性和高污染问题,阿斯古丽和团队经过潜心钻研,采用环境友好、低值、产量丰富的浸出助剂,借助先进的装备技术实现锂的高效浸出,获得电池级锂盐产品,并通过碳捕集循环利用,大幅减少碳排放量,锂回收率提升5%。
从一名普通的选矿工作者成长为多面手的首席工程师,再到获得全国劳动模范,阿斯古丽感慨:“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每一位为新疆有色行业发展默默奉献的劳动者。”
当前,新疆正聚焦打造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的战略定位,加快优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阿斯古丽坚定地说:“我要倍加珍惜这份荣誉,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信念投入到工作中,加大有色金属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力度,帮助企业解决生产难题,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为新疆打造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