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一大早,第四师可克达拉市精神卫生中心的111诊室门口就排起了长龙。“张医生,这段时间我儿子的情绪稳定多了,还得多感谢您。”诊室内,患者家属紧紧握住临床科室主任张蔚的手感激地说道。在大家眼中,这位来自江苏镇江的援疆医生,是跨越四千公里而来的“心灵守护者”。
2019年张蔚第一次来到第四师可克达拉市开展了为期半年的援疆工作。2024年12月底,张蔚第二次带领镇江市精神卫生中心2名骨干医师,肩负“组团式”援疆重任来到了师市精神卫生中心开启第二次援助工作。今年3月5日,张蔚带领团队组建心理睡眠科,截至目前,科室共接诊患者300余名。
“来这里的很多患者第一次看心理科,张主任都是先和气地跟他们拉家常,等他们从紧张情绪中放松后,再以关怀的语气慢慢询问病情。”护士长李悦将张蔚问诊的习惯都看在眼里。“后来大家再来就医,总爱问张医生今天在不在?是不是她上门诊?”
作为科室领衔专家,张蔚从事精神疾病临床诊疗已有28年,在睡眠障碍、抑郁焦虑症、精神分裂症及阿尔茨海默病等领域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诊疗成效显著。
在工作中,张蔚率先提出“治疗—康复—生活”三位一体的全周期服务理念,将临床治疗、心理康复干预与生活指导有机融合。张蔚时常说:“我们不仅要解除病痛,更要帮助患者重建有质量的生活,让心理健康成为边疆群众幸福生活的基石。”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争取达到人才培养的最大化,是张蔚最看重的事,她总说:“援疆不是‘输血’,是要让本地医生能‘造血’。”在她的推动下,科室建立“定制帮扶机制”,通过人才培养、技术输入、管理赋能,逐步构建起带不走的本地医疗人才梯队。
张蔚不仅是患者口中的“心灵守护者”,更是学术领域的探索者,多篇发表于核心期刊的论文为精神疾病诊疗提供了宝贵的临床经验。正如她在科室晨会上常说的:“四千公里不是距离,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分量。”
书桌旁的《沈渔邨精神病学》早已翻阅过上百遍,诊疗本密密麻麻记满每位患者的治疗进度、用药情况。从扬子江畔到伊犁河谷,张蔚用脚步丈量责任、用仁心传递温暖。五个多月的时间里,她和同事走访学校、连队、社区,让职工群众在家门口便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用行动书写“边界有疆,心无界”的时代答卷。(记者:左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