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穿透梨花,在第二师二十九团九连新铺的柏油路上洒下斑驳光影。王海祥踩着露水巡视连队,指尖掠过路边新栽的格桑花丛,远处传来采摘园里游客的欢笑声——这幅生机勃勃的乡村图景,记录着这位退役军人6年来的奋斗足迹。
改善人居环境,夯实致富根基
2019年,第二师铁门关市大力推进第一批乡村振兴示范连队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连队创建。作为第二师二十九团九连党支部书记的王海祥抢抓机遇,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带领班子日夜攻坚,着力改变连队当时基础设施落后、人居环境脏乱的现状。
他既当“设计师”又当“施工队长”,统筹推进道路硬化、供排水改造、厕所革命等工程。6年来,累计争取资金1000余万元,硬化亮化道路9公里,铺设排水管网3.5公里,完成136户户厕改造,拆除各类棚舍500余座,种植绿化林30亩。
王海祥(左一)在向职工群众宣传创建“最美庭院”相关政策。
面对“拆旱厕难”的问题,他带头挨家挨户做工作,采取“一户一策”的方式化解矛盾;针对环境长效管护难题,他将卫生整治写入《连规民约》,开展“最美庭院”评比活动,打造了10个示范户,有效激发了职工群众的自治热情。
如今,走进第二师二十九团九连,曾经脏乱差的景象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整齐的房屋、整洁的道路、清新的空气和生机勃勃的绿化带。
创新产业模式,拓宽致富渠道
走进第二师二十九团九连职工李占青的车厘子大棚,香甜的果香混着泥土气息扑面而来,拇指大的紫红色果实压弯枝头,游客们正举着手机直播“新疆车厘子自由”。
王海祥(左一)正在给种植户讲解种植方法。(资料图)
“以前种黄瓜,亩收益不过万元。”李占青笑着说,“现在两个大棚,一年能挣30多万元。”
这样的致富故事在连队184座大棚里不断上演。羊角蜜甜瓜、火龙果、草莓……王海祥带领职工把大棚变成“农业实验室”,成功试种了10余种特色果蔬。
王海祥(左一)正在给果农讲解管理技术。
2020年库铁大道通车后,他敏锐地捕捉到发展城郊游的商机,鼓励职工在沿线打造了15个特色采摘园,推出“四季采摘”品牌,吸引了来自库尔勒市、第二师铁门关市的上万名游客,带动40余名职工增收,连队旅游收入年增150万元。
2023年初,王海祥牵头成立第二师铁门关市缘久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40余名,推动果蔬产销集约化、规模化。在他的带领下,连队不仅实现了“产业旺”,更让群众享受到了“生活美”。
深化兵地融合,结出“连心果”
“第二师二十九团九连的种植户手把手教我们选地、选种、管理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让我们特别感动。今后我们会继续加强合作,互相学习,共同推动乡村振兴。”库尔勒市兰干乡结帕尔村村委会主任克衣木江·艾麦提说。
库尔勒市兰干乡结帕尔村村民在二十九团园九连大棚内参观学习。
第二师二十九团九连与结帕尔村是结对村,自2023年以来,第二师二十九团九连与结帕尔村坚持共商共建理念,开创了连村果园采摘、大棚研学、农家乐体验等农文旅融合新业态。双方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共联共建中结出了丰硕的“连心果”。
在共建过程中,第二师二十九团九连“缘久老兵农庄”与结帕尔村的“哈尼小院亲子乐园”形成联动,推出“研学+农业”“研学+科普”等特色产品,吸引了库尔勒市上户镇中心幼儿园、第二师铁门关市第一中学等学校前来开展实践活动。
从人居环境整治到产业转型升级,从民生改善到兵地融合,王海祥用实干担当书写了一部生动的乡村振兴“致富经”。在他的带领下,第二师二十九团九连先后被评为兵团级“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和“文明连队”。王海祥本人入选2023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支持项目”,荣获“第二师铁门关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称号。多项荣誉加身,他都不为所动,他说:“我更看重的是连队职工群众的笑脸,让家家户户都过上好日子,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如今,这个曾经的落后连队,正以崭新的姿态,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谈及未来,王海祥表示,将进一步丰富游客的文娱项目,增加职工群众的增收致富门路,推广民宿及庭院经济,开发农耕体验园、开放乡村大舞台文化表演等项目,将第二师二十九团九连打造成极具影响力和吸引力的军垦田园旅游休闲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