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日报记者 兰玲玲
12月10日,阳光暖暖地照在十四师二二四团和泰新村,68岁的阿布都拉·吐送眯着眼睛望着一栋栋红白相间的楼房,心里感慨万千。
“以前,我们住的土房子又旧又破,路上满是灰尘,喝的是盐碱水,如今住在漂亮的新楼房,生活很幸福。”阿布都拉·吐送对记者说。
自2014年12月26日二二四团接管墨玉县雅瓦乡胡木旦村和英阿瓦提村以来,团场从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入手,在原村址上建起和泰新村,2016年12月,540户、近2000名群众搬进了和泰新村,随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和泰新村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
“改革开放,让我们的生活甜如蜜。以前的苦日子,想起来就会掉眼泪。”忆往昔,阿布都拉· 吐送心酸不已。
阿布都拉·吐送有7个兄弟姐妹,他记得,幼年时就没有吃饱的时候,吃白面馕更是想都不敢想,有时一大早把玉米面吃完了,就会饿上大半天。逢年过节能吃上素抓饭和杂粮饼子,就很满足了。
“那时穷得连盖的被子都不够,家里总是男孩子挤一个被窝,女孩子挤一个被窝。”阿布都拉· 吐送回忆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家里分了8亩地,日子渐渐好过起来。
肚子虽然能吃饱了,但在上世纪80年代,交通、饮水依然非常不便。阿布都拉·吐送说,那时,从胡木旦村到墨玉县没有公路,需一大早出发,在沙漠中整整走一天,天黑时分才能到墨玉县,他的母亲一辈子没有到过墨玉县。而如今,从和泰新村坐车1个小时就能到墨玉县。
“搬到和泰新村后才喝上自来水。”阿布都拉·吐送说,以往喝的是盐碱水,对身体健康很不利。
如今,阿布都拉·吐送和孙子住在一起,孙子在二二四团上学,接受免费义务教育。“我经常给孩子说,今天幸福的日子是党给的,吃水不忘挖井人,啥时候都要铭记党的恩情。”阿布都拉·吐送说。
刚迁进新村时,喜爱养牛养羊的胡木旦村、英阿瓦提村村民很迷惑,住进了楼房,在哪里搞养殖?
走出和泰新村,在不远处的公路旁,挂着“和瑞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牌子,村民帕太姆·撒太提在牛羊养殖温棚里忙碌着。为解决村民养殖场所问题,二二四团助力建起和泰新村养殖区,让各家各户都有“地盘”搞养殖。
伴随团场综合配套改革的春风,和瑞养殖专业合作社于今年成立,7户养殖户投资70万元,二二四团出资17万元,“访惠聚”工作队出资15万元,加上援疆资金,合作社引进了一批优良品种羊进行育肥。
“合作社羊只数量最多时达到3000多只,带动了8户贫困户增收。”帕太姆·撒太提说,这些贫困户今年可以拿到3200元分红。
在和泰新村不远处,是金泰纺织品有限公司的厂房。近年,兵团军事部、十四师人武部和二二四团投资200万元,建设面积为1000平方米的卫星工厂厂房,为和泰新村居民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
“出了家门,走几分钟就能进厂房,年收入不低于1.5万元。自从搬进了新家,新生活就开始了。”和泰新村居民阿依加玛丽·图尔逊托合提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