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二中分校·第一师高级中学启用仪式结束后,全程参与该工程项目建设的一师塔建集团建筑公司施工管理人员,在刚刚揭牌的“第一师高级中学”校门前合影留念。据了解,兵团二中分校·第一师高级中学项目于2017年8月动工,今年11月20日正式启用,建筑员工在该项目上整整奋战了一年多,确保项目按时竣工(摄于11月20日)。 祁兴飞 摄
十四师二二四团四连职工宋胜利(中)在为墨玉县扎瓦乡村民讲解红枣种植技术。二二四团干部职工通过指导周边乡镇村民种植红枣,加强了兵地交流,促进了民族团结(摄于5月6日)。刘秋月 摄
兵团纪委干部凤英(左)与一师阿拉尔市托喀依乡纳格热哈纳村的结对亲戚艾买尔·孜维力分享致富信息,共商脱贫之计(资料片)。 兵团日报记者 王志清 摄
七师驻一师一团二十六连“访惠聚”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何飞(前左)带领工作队队员为连队更换52号水泵抽水管,解决春播用水难题(摄于3月5日)。 兵团日报驻七师记者站 李亚 摄
六师医院骨科医生孟庆鑫(右三)向麦盖提县人民医院骨科医生讲解如何检查患者膝关节手术恢复情况。从2016年开始,六师五家渠市举全师之力支援麦盖提县发展(摄于10月12日)。兵团日报驻六师记者站 张琳琳 摄
董耀谦(右一)给三师五十一团中学的学生上物理课。董耀谦是八师一三三团一中教师,这次来支教,他与妻子都报了名,并一起被分配到了五十一团中学(摄于11月5日)。 兵团日报驻八师记者站 叶红 摄
位于铁门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二师铁门关市新恒立纺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纺织工人紧张有序地忙碌着。该公司是河北产业援疆的重点项目,目前,该公司正全力加压冲刺全年实现产值2.8亿元的目标。近年,二师铁门关市扭住根本、抓住关键,坚持产业先行,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稳步推进向南发展工作,坚定不移推动兵团向南发展决策部署在师市落地生根(摄于11月25日)。 兵团日报驻二师记者站 栗卫平 摄
六师五家渠市党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同三师五○团的孩子一起玩耍。自2017年5月六师五家渠市举全师之力支援五○团发展以来,五○团在民生项目、招商引资、教育医疗、精准扶贫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摄于10月14日)。多明忠 摄
不久前,83岁的十四师一牧场退休职工麦提库尔班·艾木代木因患高血压住进了六师医院一牧场分院。两年前,麦提库尔班·艾木代木每次看病只能去距离场部十几公里的策勒县奴尔乡医院,十分不便。如今,一牧场干部群众享受到了在家门口看病就医的福利。“福利”源自“向南发展”——一牧场是六师的对口支援单位,从2015年开始,六师医院开始对十四师一牧场医院进行为期3年的托管,一牧场医院更名为六师医院一牧场分院,六师医院选派优秀卫生技术人员挂职援建一牧场医院,着力解决一牧场干部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兵团向南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托,是新疆稳定形势的客观需要,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关键一招,是兵团必须完成好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兵团今后发展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兵团向南发展,既是当务之急,更是战略之举。”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兵团党委书记、政委孙金龙如是说。
兵团上下积极响应,在南疆各条战线上,时时处处涌现着忙碌的身影,那些普通人追求美好生活而流下的汗水,汇集成向南发展的大潮——
一师阿拉尔市洁丽雅·新越新丝路有限公司毛巾车间工人艾克热木·托乎提通过一年的辛勤工作,带动了一家人脱贫;
二师二二三团五连职工艾合曼·艾里木依托二师产业扶贫政策,一边种葡萄一边养羊,一年挣了14万元;
十四师皮山农场通过招商引资建起了民族工艺地毯厂,为210名维吾尔族贫困妇女提供了就业岗位,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经济发展、人口集聚、民生改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良好的生态环境,所有人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朝着这个目标奋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兵团再次吹响了向南发展的时代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