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博共铸华夏梦 万里山河起宏图
——自治州发展成就巡礼之援疆工作篇
博乐市城景。博州融媒体中心图库
民生项目落地有声,乡村产业如火如荼,教育医疗提质增效,各族群众其乐融融。行走在今日的博尔塔拉,焕然一新的面貌让人无不感叹它的沧桑巨变。
自1999年启动对口援疆工作以来,湖北省累计选派援疆干部人才2697人,投入资金52.38亿元,实施援疆项目774个,先后引进援疆企业72家,吸引企业投资135.9亿元,极大地促进了博州社会稳定、长治久安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产业援疆激发内生动力
金秋时节,博州各地喜迎丰收,香甜的瓜果和各类经济作物轮番上市,热销内地,辛劳一年的农民实现增收致富,万里之遥的湖北市民也在“家门口”尝到了地道的新疆特产。
武汉和美乡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农副产品线上和线下销售的公司,自成立以来,便始终以推介新疆优质特色产品、宣传新疆民俗文化为己任,并借助对口援疆政策支持,努力探索和积极实践对口援疆的新路径,与博乐市孛罗旅游投资有限公司等多家博州本地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在武汉相关部门和单位建立起30多个展销点,帮助博州及新疆农特产品打开市场销路。
董事长郑丽表示,博乐市地处天山北坡,自然环境优美,水土光热资源丰富,这里出产的牛羊肉、玉米、棉花、瓜果等农产品品质优良,深受内地市场欢迎。
首届中国(武汉)文旅博览会现场。博州融媒体中心图库
如今,新疆农副产品销售点在湖北布局超过400个,“买全疆、运湖北、销全国”的消费援疆渠道不断扩展。
湖北港口集团、湖北孝棉实业、湖北卓越集团……如今的博州,处处可见“湖北印记”,近年来,湖北省务实推进产业援疆,精准实施援疆项目,助力产业提能升级,一批企业密集落户,呈现出投资力度明显加大、投产速度明显加快、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态势。
首届中国(武汉)文旅博览会签约仪式现场。博州融媒体中心图库
援疆,不仅“输血”,更要“造血”。聚焦各族群众急难愁盼,湖北省坚持项目向基层倾斜、向民生聚焦,2020年以来实施的133个援疆项目,近九成为民生项目,温泉县人才实训基地、博乐市青镇肉牛养殖基地等一批“造血”“活血”项目,有力提升了博州发展内生动力。
智力援疆夯实人才根基
荣获全国最美支边人物称号的郭贵方,一家三代组团援疆的毕芳冰,服务期满主动申请继续任教的孙红霞……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一批批援疆教师不远万里、前赴后继、薪火相传,在平凡的岗位上无私奉献,书写出不平凡的博州教育新篇章。
多年来,湖北省始终将教育援疆作为对口援疆工作的重点之一,在规划、项目、资金、人才等各方面都优先规划、重点倾斜。湖北省7所名校名园在博州设立分校,构建了从幼儿园到高职的全链条名校援疆格局。先后协调华中师范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和10所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采取“校帮院”的方式对口支持博州职院扩容提质,在校生由3500人扩招到12000人。
援疆教师开展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博州融媒体中心图库
第八批对口援博工作开展以来,湖北省将智力援疆作为教育援疆工作的重点,提高干部人才选派质量,推动“组团式”援疆向教育、医疗、文旅、园区管理等领域多点发力,全面拓展。现已成立院士联络站3个,帮助引进紧缺人才800多人,组织赴鄂培训近2000余人次,邀请湖北专家培训3万余人次,为博州发展提供了有效智力支撑。
文化润疆促进交往交融
作为湖北援助博州的第一批文化润疆项目之一,今年7月,精河县精河镇“书香小镇”便民图书馆揭牌开馆。该项目援建资金400万,室内功能区设置有精品图书阅读、亲子阅读、图书售卖、特产销售、特色美食等区域,室外建设有读书亭、文化长廊、秋千椅等多处休息场所。图书馆开馆后好评如潮,不少市民表示,图书馆环境优越,功能区齐全,藏书也很丰富,在这种理想的公共阅读环境里读书,幸福感满满。
学生在“书香小镇”便民图书馆阅读。博州融媒体中心图库
“书香小镇”便民图书馆是鄂博两地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缩影之一。随着两地多层次多领域交流互动,如今,湖北与博州各县市、乡镇街道、部门单位实现全覆盖结对;两地结对认亲1200多户,涌现出昆得仑捐马大哥、为援疆干部绣千层底阿姨等结亲典型,以及千名学生自发列队泪别援疆教师的感人故事;湖北86所中小学与博州80所中小学结对共建浇灌民族团结之花,6万多名学生结成对子,互通书信、视频同课、互访研学。
湖北是文化资源大省,荆楚文化底蕴深厚,而博州素有“世外灵壤”的美誉,民族文化绚丽多姿。2021年11月,首届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在武汉开幕,在湖北省文旅厅的支持下,新疆博州在现场设立独立特装展区,集精品路线推介、民俗风情展演的全方位文旅推介,成为众多观众和媒体的焦点和“打卡点”之一。(文:段吉祥、李懋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