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包含页_
第十批天津市援十一师工作组:强化产业支援、人才智力支援
 
兵团广播电视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对新时代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将在天津市援十一师工作组的带领下,继续发挥天津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资源优势,多渠道、多举措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为十一师职业技术学校培养更多‘双师型’教师,努力提升学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水平。”日前,第十批天津援疆干部、十一师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吕春晖告诉笔者。今年,“天津职教专家组”通过云端方式,多次与十一师职业技术学校开展学术交流和课程培训,实现了工作内容不断档、学习培训不停歇。

2020年年初,第十批42名天津援疆干部人才分赴兵团医院、十一师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重要岗位,开始了援疆历程。

天津援疆医生徐燕颖(左二)在兵团医院为患者做手术(资料图片)。

近3年来,天津市援十一师工作组集中天津智慧、天津力量,以产业支援、人才支援为先导,持续开展园区共建、人才引育、医疗教育柔性援疆等特色支援交流项目,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精准化援疆格局,提升了对口支援的针对性、实效性,谱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华彩乐章。天津市援十一师工作组获得“兵团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7人先后获誉省部级和师级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打造产业支援新高地

兵团新型建材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为十一师所属的兵团级经开区,下设五家渠分区、阿拉尔分区、图木舒克分区3个分区,产业定位为新型建材、装备制造、信息技术。近3年来,经开区以产业支援为重点,完善产业规划、深化园区改革、精准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共建南疆园区,高标准制定了3年倍增计划。

天津援疆干部(左三、左四)与兵团企业工作人员一道赴天津招商(资料图片)。

开展园区共建,打造“津企联兵企”援疆品牌。近3年来,经开区分别与天津武清、西青、东丽3个国家级园区建立对口合作关系,在园区规划管理、产业转移、招商引资等方面深入对接,实现互访16人次,开展招商培训10次。持续开展“津企兵团行”活动,在天津市合作交流办的支持下,天津60余家企业来到十一师,进园区、进企业,考察市场、洽谈合作,签订合作协议59份,金额11.6亿元。深入推进市场合作,十一师所属北新路桥集团、兵团建工水电集团等企业积极对接天津市政设计院、天津规划设计院、天津水利设计院等设计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成功合作了重庆巫溪至大昌段高速公路、安徽宿州至固镇段高速公路等项目,项目金额81亿元,设计费金额4100余万元。

借助天津优势,打造联合招商团队。充分利用津洽会等平台召开招商推介会,签订投资项目57个,金额100.17亿元。开展联合招商,近3年来先后组织542家企业“走出去”招商,招引955家企业到兵团园区考察,签订各项产业合作协议138份,累计金额达196.23亿元,落地项目59个。完善产业规划,围绕铝板产业、线缆产业、装配式产业三大主导产业,实施精准招商。着力招大引强,紧盯行业龙头企业、领军企业全方位对接服务,成功引进联塑集团、亚鑫达线缆、科利瑞克铝单板等一批优质企业落户经开区。打造招商硬环境,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资金支持6.67亿元,先后建成铝产业园孵化基地、蒸汽管网、人才公寓等12个项目。提升招商软实力,建立园区产品展示中心和服务大厅,实行“一站式”服务,解决入园企业困难,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构建智力援疆新模式

天津市援十一师工作组充分发挥天津人才智力“软实力”优势,不断加强人才智力支援、产业支援等工作,持续用力推动十一师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造援疆“天津品牌”。

天津市援十一师工作组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推广兵团农副产品(资料图片)。王瑜 摄

探索教育支援新路径。落实“津石榴”西部支教帮扶计划,将5名思政课教育援疆人才合理安排到十一师教研教学岗位;创建2个援疆教师工作室,搭建多学科融合一体化教研、交流研讨、建言献策的教育援疆平台,进一步提高了教育支援的实效性;推进交流交往全覆盖,实现了十一师6所学校与天津7所学校全面合作,在教学管理、学科教研、课程设置等方面广泛对接,有10名教师先后到天津进行跟班学习;深入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推进十一师文联与天津武清区文联签订合作协议,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等方面广泛增进交流。

搭建医疗援疆新平台。打造“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兵团医院与天津4家三甲医院合作,共享会诊、治疗、教学等优势医疗资源,成立了兵团医院—天津市人民医院远程病理诊断中心,帮助提高兵团医院诊疗水平,并通过互联网技术延伸服务至兵团各师市医院;打造“项目+组团式柔性援疆”模式,积极对接天津眼科医院,引进视光中心项目,促成“天津市眼科医院视光中心兵团分中心”落户兵团医院,天津眼科医院向兵团医院捐助150万元医疗设备,并派出5支医疗团队开展柔性援疆工作,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强化引智支持,先后选派7名正高级医疗专家支援兵团医院,义诊患者近万人次,为连队职工和地方困难群众做手术数百台;填补兵团医院相关技术空白15项,并以“师带徒”等多种形式培养16名各专业技术骨干。

实施人才引育新举措。牵头制定了《十一师“十四五”人才专项规划》《十一师关于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每年为兵团企业培养5名以上优秀企业家、10名以上骨干企业家、50名以上企业家后备人才。同时,每年选派20名左右后备人才,赴天津交流培训、挂职锻炼;组织42名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青年干部人才分赴天津市委党校培训学习。近3年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组织各类培训12次,为十一师培训各类干部3000余人。坚持引才为要,通过签订《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口支援新疆兵团第十一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协议书》,精准植入天津资源,协助推进十一师在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创业、招才引智、人才智库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并成功从疆外引进一级企业高管5人。

建立沟通协作新机制

充分发挥沟通协作和桥梁纽带作用,是天津市援十一师工作组义不容辞的责任。3年来,他们是这样认识的,也是这样践行的。

编制规划,完善援十一师工作机制。全面加强与兵团发展改革委和十一师协调联动,研究制定了《天津市援兵团第十一师工作组与兵团第十一师沟通协作联系制度》,健全完善了《天津市援兵团第十一师工作组联系联络制度》,积极对接中国建筑设计院、天津市政规划设计院等知名院所,为十一师以及有需求的兵团师市高水平编制园区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精准对接,完善帮扶支援“最后一公里”。构建领导负责机制,天津市援十一师工作组领队担任师党委副书记、副师长,兼任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分管产业发展工作。工作组成立党政综合、教育、医卫三个结对共建专班,开通“直通车”,专人负责对接兵师相关部门,最大限度发挥干部人才作用。构建精准协作机制,主动牵线搭桥,积极介绍对接,分别与经开区、骨干企业、学校、医院等,在产业项目、劳务对接、教育医疗、农产品助销等方面签订了“手拉手”对口帮扶协议。构建社会协同机制,广泛发动天津商协会,带领近百家企业负责人多次赴疆考察,动员商贸企业以采购、消费帮扶等方式助销农产品,助力南疆团场连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截至今年8月底,累计签订协议20份,采购各类农产品1.5万吨。(向选辉)

来源/兵团日报
编辑/李川江
分享到:
评论
条评论
发布
底层页正文左侧推荐包含页_
  • 最热
  • 最热
  • 最热
查看更多新闻...
底层页正文右侧包含页_

Copyright 2007 www.btzx.com.cn all right reserned

技术支持:兵团广播电视台兵团在线网站

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爱民路439号

版权所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广播电视台

新 ICP备12002554号 - 1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新备200800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65120209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