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叔,您昨天晚上休息得怎么样?如果身体有不舒服的地方或者有其他需要解决的问题,都可以跟我们护士说。”11月17日,在河南援疆医疗队负责的新疆国际会展中心方舱医院C舱,葛运利来到一名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身边,为他测量血压,询问其身体状况。
葛运利是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护士长,现在是河南援疆医疗队护理组第三组负责人。她所带领的护理组共41人,分别来自河南省人民医院和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她们真诚的关心和温暖的话语,让患者感到安心与贴心。
葛运利在舱内工作。图片由河南援疆医疗队提供
“一位患者有家族高血压病史,但之前从未进行治疗,咱们得重点关注。”
“明天是一位患者46岁生日,咱们一起给她送上祝福。”
“今天舱内来了一对母子,小孩的妈妈有点不太适应舱内的生活,晚上失眠了,明天咱们去安慰她。”
每日的线上会议,葛运利除了安排次日工作,还要给团队布置一项“作业”:梳理患者需求。她叮嘱大家,关注舱内患者的一举一动,有困难一定尽快帮助解决。
11月初,一位护士无意间得知一位患者的生日到了。“咱们想办法让她过一个开开心心的生日。”葛运利和队友们在线上会议讨论后,决定为患者送上医护人员自制的贺卡,还为患者准备了寓意甜甜蜜蜜的巧克力、平平安安的苹果。面对惊喜,这位患者说,永远不会忘记这个特殊的生日,以及这些有心人。
想要走进患者的内心,首先需要患者敞开心扉。如何能够洞察到患者的情绪变化,愿意把自己的困难诉求告知医护人员呢?作为河南省人民医院人文学组副组长,葛运利有着丰富的经验。
葛运利。由本人供图
“无论在哪里,心里始终要装着患者,养成主动和患者沟通的习惯,这种沟通不仅限于治疗,生活方面、情绪方面都要关心到。”这个有着26年护理经验的护士长在培训中叮嘱年轻护士,“沟通的语调要平和,态度要亲切,学会站到患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带着这样的信念和工作方式,葛运利和队友总能抚平患者的情绪。
她柔声开导失眠的患者,告诉这位带着孩子一同入舱治疗的母亲病毒不可怕,要正视它,给孩子做个榜样。不好好睡觉,抵抗力就会下降,拖慢康复速度:“您和孩子都属于轻症,别给自己太大压力,只要做好个人防护,好好吃饭、睡觉,很快就能达到出舱条件了。”
此次报名赶赴新疆,葛运利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家庭,祖国是我们的大家庭,无论哪里的兄弟姐妹需要帮助,作为医护人员我们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葛运利说,“无论身处哪里,做患者的贴心人,都是医护人员不变的追求。”(记者 余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