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医生被称为无影灯下的幕后英雄,他们很少出现在患者视野,却默默无闻地维护着患者手术期间的安全,他们对技术精益求精,抚平着患者的伤痛与不安,带来镇定与安宁。
“我想用自己22年的技术积累与工作经验,为边疆人民作贡献。来新疆前,我便决心要全力帮助受援地医院提高医疗技术,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麻醉医师队伍。”10月27日,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总医院图木舒克院区麻醉科第一主任、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麻醉科援疆专家覃兴龙说。
2021年8月,覃兴龙作为援疆干部来到师市总医院图木舒克院区,他潜心研究麻醉学科发展的新趋势,致力于将麻醉技术与院区实际深度结合,让患者得到更舒适的治疗,推动图木舒克院区麻醉技术迈上新台阶。
覃兴龙是主动报名申请援疆的。出发前,覃兴龙就找到之前在师市援疆过的麻醉科医生,深入了解了图木舒克院区麻醉科的相关情况。结合临床经验,覃兴龙早已经想好了援疆后要干什么、怎么干、留什么的问题。
到达图木舒克院区后,覃兴龙用最快的时间适应了工作环境,积极开设麻醉门诊和疼痛门诊,帮助医院培养医疗人才,让更多患者恢复健康。
初到医院,覃兴龙就积极参与到手术麻醉质量安全管理中。每台手术前,他都会做好访视病人、开展讨论等准备工作,并仔细检查麻醉药品、麻醉机、氧气等设备,认真准备手术麻醉计划,一一罗列麻醉手术全流程的注意事项,始终坚持严格、严谨对待每一例麻醉手术。
“提升医疗水平,做好‘传、帮、带’”
麻醉科青年医生居多,但专业技术经验缺乏。援疆第一天,覃兴龙便着手做好“传、帮、带”工作。“每一例手术都尽可能让年轻人参与,我给他们指导,带领他们进步。”覃兴龙说。
覃兴龙倡导科室麻醉师对每一例手术麻醉环节进行量化考核,推动手术麻醉流程与绩效挂钩。在覃兴龙的指导下,青年麻醉医生参与泌尿外科嗜铬细胞瘤和膀胱癌全麻腹腔镜手术顺利开展,医院首例单侧肺通气开胸手术、首例开胸心包炎切除术和首例心脏二尖瓣置换术顺利完成,标志着图木舒克院区麻醉技术迈向新台阶。
2022年3月,在覃兴龙的带领下,图木舒克院区麻醉科麻醉门诊和疼痛门诊顺利开诊。“目前麻醉门诊已有3名医生能顺利接诊。”覃兴龙高兴地说,“麻醉门诊让无痛胃肠镜检查等日间手术更加安全。”
疼痛门诊更是让疼痛患者得到更专业的治疗。“被疼痛折磨好几天的我,竟然在做颊针疗法时舒服地睡着了,真的很感谢覃兴龙医生。”患者感谢的颊针疗法,是覃兴龙为了丰富疼痛门诊的治疗手段,有效解决患者的疼痛,自费在广东学习的。他将学习的颊针疗法和浮针疗法引进科室,帮助疼痛患者恢复健康。安全、环保、经济、有效的颊针疗法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
同时,覃兴龙还成立了颊针疗法兴趣小组,把相关技术倾囊相授给年轻医生。“覃老师,颊针太神奇了。”“覃老师,患者的病痛缓解了。”看着同事发来的颊针反馈,他由衷地感到高兴。
“我与患者是朋友,开展义诊是我的责任”
覃兴龙常常利用周末休息带领科室医生下团场连队义诊,指导年轻医生利用颊针治疗疼痛。“对待患者,要像对待朋友一样,有耐心、关心、爱心。”他经常告诫科室的年轻医生。
一次,在五十三团金胡杨镇四连,一名常年受病痛折磨的患者拄着拐杖找援疆医生就诊。“她在众多大医院就诊,没有缓解痛苦,我们给她扎完针后,疼痛症状缓解70%以上,她高兴地握住我的手,连说‘亚克西’。”那一瞬间,覃兴龙感受到被认可、被需要的鼓舞。“援疆不仅要提升医疗水平,更要让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在覃兴龙眼里,援疆对他而言也是一次精神洗礼之行。“维稳戍边本来就是一种奉献,这里的医护工作者像胡杨一般深深扎根沙漠,无怨无悔、默默奉献,守护这座城市人民的健康。”
在覃兴龙看来,援疆,就要显担当、有作为。“党的二十大也提到了建设‘健康中国’,我将继续坚守援疆初心,践行医者之爱,把人民群众健康放在首位。援疆期满回去后,我也会和这里的同事密切交流,持续做好技术援助和帮扶工作。”覃兴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