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包含页_
四川援疆重症医疗队:保障救治工作高效运行
 
兵团广播电视台

5天前,转入新疆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重症病区时,乌鲁木齐市民王女士肺部感染已经非常危重,呼吸衰竭,意识昏迷,并伴有重度低钠血症。经过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治,目前已康复出院。“多亏了四川援疆重症医疗队,让我妈妈这么快恢复了健康。”11月4日,为母亲办理好出院手续的刘女士,真诚地向医疗队致谢。

在新疆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1—2重症病区,四川援疆重症医疗队已连续奋战了20余天,争分夺秒救治重症患者。

“疫情就是命令,一刻也不能耽误。”国家卫生健康委一声令下,四川省卫生健康委紧急组建援助新疆重症医疗队。10月15日,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处副处长任佳担任领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王波担任队长,带领67名重症医学医护人员飞赴乌鲁木齐市抗击疫情。

“这些医护人员分别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南充市中心医院,由重症医生、重症护士、呼吸治疗师和感控人员组成,许多人都曾参加武汉等地新冠疫情的危重症救治工作,有着丰富的救治经验。”王波说,他自己也曾先后4次参加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的危重症救治工作。

11月1日,四川援疆重症医疗队队长王波(右一)带着队员在重症病区查房。张慧摄

进驻新疆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1—2重症病区后,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如何科学高效开展救治工作,成了王波和队员首先思考的问题。

医院全力配合医疗队工作,为医疗队补充了一批医护人员,并且协调了血液透析机、可视喉镜、纤维支气管镜等一批关键重症救治设备,为医疗队迅速投入战斗做足战前准备。

11月1日,四川援疆重症医疗队队长王波(右三)带着队员在重症病区查房。张慧摄

重症医疗队虽然都是专业重症医学的专业人员,但是来自4家不同的医院,很多工作流程、行为习惯都有差异。“每一个微小的细节都会影响团队协同的顺畅进行,小到配药剂量与速度是否统一。”王波说,重症病区根据医院的医务制度,制定了抢救、会诊、器官支持、护理、呼吸治疗等详尽细致的规章制度,让团队成员做到有据可依,步调一致。

一切准备就绪,王波带着队员们全身心投入到重症救治工作中。医疗队从强调医疗核心制度做起,强化医疗小组、病区主任、国家专家组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每日召开医疗例会,对在床患者进行诊疗复盘,持续优化诊疗方案,保障病区的高效运行。

四川援疆重症医疗队队长王波。四川援疆重症医疗队供图

随着诊疗工作步入正轨,在国家重症专家组重症关口前移精神的指示下,医疗队提出:变“重症找上门”为“上门找重症”,改进现有重症会诊制度,主动到普通病房进行巡诊,对风险患者进行提前干预,提前处置,降低普通病人转重症的风险。“我们和专科医生合作会诊,了解和诊断患者基础疾病的发展情况,为患者制定精细化治疗方案,同时加强患者的早期康复、营养、亲情抚慰等辅助治疗。”王波说。

普通病房有一位97岁患者,肺部炎症严重,血氧饱和度低于90%,身体状况不容乐观。王波主动跟老人拉家常,安抚他的情绪,和主治医生精心制定诊疗方案,手把手教老人俯卧的姿势,并指导家属帮助老人提升舒适度,延长俯卧时间,此外还帮助老人改善睡眠。大家同心协力,老人很快恢复了健康。

“经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举措,医疗队重症救治工作从被动的‘重症遭遇战’逐步转变为主动的‘重症阻击战’。”王波说,从这三周的观察来看,目前转送到医院的病人病情程度降低,重症区床位资源紧张度降低,普通病房的重症率降低,几个重症团队救治工作都取得明显成效。

20多天来高强度的工作也给重症队队员们带来很大挑战。“每天都要工作10小时以上,虽然工作很辛苦,但看着患者一点点好转,心里就很欣慰,”王波说,“希望通过我们和新疆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新疆能够早日战胜疫情。”记者 任华)

来源/石榴云/新疆日报
编辑/陈阿琳
分享到:
评论
条评论
发布
底层页正文左侧推荐包含页_
  • 最热
  • 最热
  • 最热
查看更多新闻...
底层页正文右侧包含页_

Copyright 2007 www.btzx.com.cn all right reserned

技术支持:兵团广播电视台兵团在线网站

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爱民路439号

版权所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广播电视台

新 ICP备12002554号 - 1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新备200800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65120209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