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33岁的张嘉慧作为东莞市2022年柔性援疆医疗队的一员,从广东省东莞市大朗医院来到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总医院图木舒克院区,开启了援疆之旅。
从粤莞之滨来到南疆大地,张嘉慧被聘任为图木舒克院区重症医学科护士长,从临床到管理,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都迎来了全新的挑战。她迅速理清思路、调整状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的工作中。
技艺精湛 逐步规范各项制度
初来医院,张嘉慧第一时间详细了解图木舒克院区的工作特点以及医护人员构成等情况,分析两地的管理模式差异,从建立章程、规范人员管理、规范操作流程着手,致力于提高科室护理水平。
通过观察,张嘉慧发现护士日常工作没有严格按照“6S”管理,便着手完善工作流程,指导科室护士规范定点放置各类物品,患者床单元物品定位放置,根据患者所需准备床单元,减少床单元不必要的物品放置,保持床单元整洁,保证患者舒适度。
“刚开始规范的时候,大家都不理解,觉得工作已经很累了,还要这么较真。我就带头示范,小到各处标识的整齐统一、大到库房用物的规范存放,坚持按流程操作,按规定精细归置各类物品。在我的带领下,科室更多护士的操作开始规范起来。”张嘉慧说。
重症监护室以长期卧床患者为主,他们大都失去自我生活能力,张嘉慧建议根据患者的自理能力,提供不同的生活协助。对于部分能够自理的患者以能力锻炼为主,协助逐步恢复自理能力;对于昏迷患者,根据情况切实落实各项生活护理措施,保持干洁,保证患者的舒适,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工作伊始,我就注重通过人文关怀、情感交流减轻患者焦虑情绪,坚持用微笑点头、握手、轻拍背等动作,加强与患者的情感交流,带动科室护士加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与患者的情感交流,增加患者对我们的信任和依赖。”张嘉慧说。
实际工作中,张嘉慧发现个别患者在治疗饮食、康复治疗等方面遵嘱性差,便建议科室护理人员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做好健康宣教,减轻危重症患者在监护室的无助感,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同时,对能表达意愿的患者,及时满足其合理需求,如果暂时不能解决需求,也要做好解释,多跟患者沟通,改善护患关系。这些举措,让科室护理的满意度显著提升。
做好传帮带 留下带不走的护理队伍
为切实发挥好传帮带作用,张嘉慧注重通过言行举止影响人,在潜移默化的日常工作中给出建议,在日常工作交流中发表中肯的意见。
2022年8月,收治的一名50多岁的连续肾替代治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频繁出现凝血堵管问题。为帮助患者完成治疗,张嘉慧和其他医护人员一起努力,尝试各种抗凝方案,一点点找到适合患者身体强度的方案,通过延长患者治疗时间,保证患者完成治疗。
晚上休息,张嘉慧找来各种文献资料,寻求各方解答,在网络上咨询各类专家,最终梳理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通过交流分享会分享给科室年轻护士,与他们共同进步。
“张老师治学严谨,遇到疑难问题,她不退缩,总是竭尽全力寻找解决办法,这种精神我很敬佩。工作中,她对待患者热心热情,把病人当亲人,我们都很受鼓舞。”科室年轻护士苏攀城说。
为带好队伍,张嘉慧根据人员轮转安排制定2022年新入科轮转人员培训计划,安排相应的专科理论培训及操作考核,多举措提高新入职人员的临床工作能力培训。通过理论授课、操作演示、逐一考核等,不断提高新入科人员对本科室的专科理论知识及专科操作的掌握,逐步提高其临床实践能力。
积极下基层义诊 勇于守一线抗疫
7月31日,张嘉慧与援疆医生、图木舒克院区学科骨干17人前往四十九团海安镇开展健康义诊活动,现场为群众提供免费咨询、健康知识普及,提供血压、血糖检测,根据每名咨询群众的身体状况,热情问诊、耐心解答、说明病因,并指导用药方法,提出治疗建议和健康宣教。
9月,图木舒克院区实行分批封闭式管理,张嘉慧作为第二批人员坚守在重症医学科一线。由于人力资源紧张,科里床位使用率持续在60%—70%,工作任务重,护理人员调整上班时间为12小时制,每日落实为患者擦身、喂食等生活护理,并严格按照医嘱完成各项治疗护理,用热心、爱心守护着患者健康,保证科里工作正常运行。
半年来,张嘉慧严格按照工作队及医院的各项纪律要求,恪守工作纪律及工作准则,牢记组织始终强调一切工作以“安全”为大前提。在新的工作环境,她加强与当地医院的沟通交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有针对性地做好帮扶工作;牢记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工作上细致认真,全力做好当地群众的服务。
“援疆是一种使命,也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情怀。”张嘉慧说,“能在图木舒克院区用我的所学所有践行援疆初心和使命,我深感自豪和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