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新疆并没有狮子,但每到重大节日,新疆各地却盛行舞狮子。南疆的罗布泊地区,至今流传着模仿狮子嬉戏、行走、打斗等动作的狮子舞。
新疆的狮子形象究竟从哪里来?狮子是否像老虎一样,曾经活跃于天山南北?
疏附县元宵节社火表演中的舞狮队。米尔阿迪力江·麦麦提图尔荪摄
新疆曾是“贡狮”必经之路
根据《汉书西域传》记载,汉代时期,西域的乌弋山离(今天阿富汗西部)、条支(今天的伊拉克境内)和大秦(今天的西亚一带)都曾分布有狮子。西域狮子的主产区分布在今天的西亚、中亚一带。
西域的狮子长什么样?《东观汉记》曾记载:“狮子形如虎,正黄,有髯耏,尾端绒毛大如斗。”也有史料描述,西域狮子体小黄鬣,是喜欢吃野鹿、家畜的胡杨林“隐士”。
据了解,当时的西域各城邦把狮子看做神兽,认为它是权威和神圣的象征。而不产狮子的中原王朝,对这种象征勇气和力量的大型动物也充满兴趣。
于是,从汉代起,西域狮子作为贡品开始进入中原。
《后汉书·西域传》记载,从公元87年,安息开始遣使献狮后,西域各城邦便开启了“贡狮”历史,“贡狮”活动一直持续到清代。
“贡狮”从西亚或者中亚运送到中原,今天的新疆是必经之路,狮子的形象也自然留存在了新疆,而舞狮子和狮子舞也是由此诞生。
疏附县元宵节社火表演中的舞狮队。米尔阿迪力江·麦麦提图尔荪摄
“贡狮”运送难 却能换取丰厚回赐
在没有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古代,“贡狮”历程困难重重。
据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尚永琪的研究,由于途中耗费时间太长,路途艰险,运送的使臣随时还有丧命危险,被成功“朝贡”到中原的狮子也不是很多,相当部分狮子都会因各种原因,被抛尸野外。
即便如此,西域各城邦依然对“贡狮”一事乐此不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的教授任浩、郭风平分析,一方面,一些城邦是为和中原建立关系,在丝绸之路获取一定经济地位,并向中原王朝寻求庇护;另一方面,中原王朝对朝贡采取的是“厚往薄来”的做法,“朝贡”者均能得到更丰厚的回赐。
这一做法在明朝时期体现得最为明显,明朝对周边国家和民族的朝贡原则是“四夷朝贡到京,有物则偿,有贡则赏”,明朝的回赐一般都远远大于贡品的价值。
史书记载,当时西域一头贡狮的回赐,是一匹贡马的十倍,是猎豹、猞猁两倍以上。
中亚人赛义德·阿里阿克巴尔·契达伊的《中国纪行》记载,明代时,帖木儿王朝进贡了一头狮子,明朝政府回赐了30箱商品,每只箱子装有绸缎、缎纹布、马镫、铠甲、剪刀、小刀、钢针等上百种商品。
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狮泥俑。新疆博物馆提供
“贡狮”催生舞狮子和狮子舞
在“贡狮”过程中,为了保证狮子平安抵达目的地,换取高额回赐,专门负责照看狮子的狮子郎便出现了。狮子郎在与狮子日久相处中,学会了控制狮子的技巧,这种驯狮活动,后经人们的艺术创作,逐渐成为集舞蹈与杂技为一体的舞狮子。
南北朝时期,舞狮经龟兹传入中原,《乐府杂录龟兹部》中的记载:“五常(方)狮子舞由龟兹传入长安”,印证了这一说法。
唐代时期,从西域传入的舞狮在中原十分盛行,尤其是“五方狮子舞”曾倾倒长安,风靡宫廷。皇帝常常组织盛大的舞狮会,并亲自当导演,10人扮演5头狮子,连同两个耍狮人,共12人,还有140人的乐队伴奏龟兹乐,狮子不时做着跳跃戏弄的动作,场面宏大,气氛热烈。白居易、元稹两位大诗人还曾专门为观赏“舞狮子”,分别写下了《西凉伎》的诗篇。
在新疆,舞狮一直盛行到清代,纪晓岚的《乌鲁木齐杂诗》曾记载民间舞狮的壮观场面。“孤木地屯(在今天米东区)与昌吉屯舞狮相赛,不相上下也。昌吉人舞酣之际,喷出红盏五六尺金书‘天下太平’,随风飞舞,观众喧观,遂擅胜。”
舞狮从西域传入中原后,经过不断变迁和创新,逐渐发展成为南、北两大流派。如今,已成为人们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的主要娱乐节目。
有学者分析,狮子郎对“贡狮”的驯化过程,不仅催生了舞狮子,还催生出了南疆罗布泊地区的狮子舞。
罗布人跳的狮子舞,就是狮子郎模拟狮子的行为编排出来的舞蹈。舞蹈中,有狮子嬉戏时的跳跃打闹,狮子捕食时的警觉勇猛,还有狮子休息时的挠痒憨萌。
在传承过程中,狮子舞还融入木卡姆的舞步、唢呐的激昂、纳格拉鼓的铿锵,形成新疆民间独具特色的舞种。
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烟色地狩猎纹印花绢。新疆博物馆提供
出土文物 印证狮子东传印记
新疆有关学者分析,狮子演变成人们门前的“保护神”(石狮子形象),和人们非常喜爱狮子勇猛无畏的进取精神,把它看作是正义和智慧的化身有关。电影《纳尼亚传奇》中的狮王阿斯兰的原型,其实就是古代西域狮子。
而狮子后来成为国人心中的“瑞兽”,则和佛教的东传有很大关系。
今天,人们从新疆多地出土的文物中,能找到西域狮子东传过程中的“变迁”印记。
1978年,新疆考古工作者在乌鲁木齐阿拉沟塞族墓葬中,发掘出土了200余件金器,其中,一枚长20.5厘米、宽11厘米的狮形金牌,向人们生动地再现了一头雄狮捕食过程中的威猛形象。学者们分析,这些带有动物的金牌,其实就是古代居民对狮子、老虎图腾或崇拜的印证。
考古人员在巴州尉犁县营盘墓地,还发现了有狮子面孔图案的汉晋时期盖棺毯,在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葬,发现了一件北朝时期狮象纹锦。
他们在北庭故城曾发掘出土了一尊装饰房子用的唐代石狮子,同时,还在这里发现了一尊可作镇纸用的唐代鎏金铜狮,和一尊唐代奔驰铜狮。考古人员分析,这些发现说明,当时古人不仅在用石狮子装饰房子,狮子形象还深入到他们的生活之中。(记者 赵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