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融合就没有发展,没有大融合就没有大发展。
纵观兵团发展历史,兵地团结互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始终是主旋律,人们来来往往、说说唱唱、聚聚聊聊,形成了相互嵌入式交往交流交融的社会发展模式,进一步巩固了边疆同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局面。
与此同时,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关乎全局、关乎长远、关乎根本。近年来,兵团以文化为纽带,大力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奋进新时代,兵地积极推进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交流协作,努力打造兵地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凝聚和谐发展正能量,兵地融合发展、民族团结之花更加绚烂。
“没有你我 只有我们”
兵地融合发展是兵团发挥特殊作用的重要途径,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立足新时代,兵团不断在兵地融合发展、民族团结上展现新作为。
兵地一家亲、兵地心连心,兵地积极推进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交流协作,努力打造兵地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推动形成经济融合发展、文化交融共建、维稳责任共担、民族团结共创的良好局面。
资源互通 共享“融”红利
“老师和同学对我很好,非常关心我,我们像兄弟姐妹一样。”六师一○五团学校学生阿合叶尔卡笑着说。
出生在乌昌石汗阔勒牧场的阿合叶尔卡,从上幼儿园起就在一○五团上学。
和阿合叶尔卡一样从小在这里上学的牧民子女还有很多,在学校里,无论是学习辅导、课外活动,还是衣食住行,他们都能感受到老师同学的关心关爱。
毗邻一○五团的乌昌石汗阔勒牧场没有办学条件,牧民子女上学成了难题。经过各方协调,从2001年开始,乌昌石汗阔勒牧场每年都会有一批学生到一○五团学校上学。
一○五团学校招收地方学生是兵团开展兵地“教育共融”的一个实例。
在兵地融合发展的道路上,兵地齐心奋进,发展信心更足;唇齿相依,兵地群众情谊更深厚。
“我在这里收获了很多,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报名参加兵地融合发展教师交流,就是要扎根基层,做学生的引路人。”三师五十一团中学教育教学负责人雷玉强说。
去年9月,雷玉强得知要开展兵地融合发展教师交流工作的消息后,主动报名,来到巴楚县第七中学,开展为期一年的教师交流工作,把五十一团中学的教学特色带到巴楚县第七中学。
去年,三师图木舒克市和喀什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等开展兵地教育系统“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组织师市66所学校与就近县乡小学建立帮扶关系,向喀什地区各县乡派出优秀骨干教师91名,喀什地区向兵团派出92名教师结对交流,并积极开展各类帮扶活动58次,有效推动兵地教育资源共享。
实现医疗资源共享,一直是兵地各族群众共同的愿望。
“感谢兵地医保互通的好政策,让我们就近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省时省力,太方便了,我们打心眼里高兴。”在吉木萨尔县人民医院住院的六师红旗农场职工张玲说。
“以前到吉木萨尔县人民医院住院,需要出院后拿上各种凭证回去办理报销手续。现在兵地医保报销互通了,拿着医保卡就可以在门诊和出院时办理医保报销即时结算业务,看病再也不用两头跑了。”提起兵地医保互通,张玲赞不绝口。
六师充分整合优质资源,与昌吉回族自治州定点医疗机构签订了医疗服务协议,实现兵地医保互联互通,医疗资源优势互补,为兵地各族群众提供更优质、便捷、高效的医保服务。
兵地医保实现互通后,像张玲一样的兵团和地方的参保人员,可持医保卡享受门诊、慢性病、大病住院治疗等服务,医保报销可即时结算。
近年来,兵团在教育、医疗、就业、干部人才交流等方面与地方融合发展,有力推动了各项事业发展和民生改善,让群众共享兵地融合发展红利。
倾囊相助 拓宽“融”道路
“我是从巴楚县来的,我觉得在这里很好,既能挣钱还能学到很多知识,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干好这份工作。”新疆天润唐王城乳品有限公司员工吐热依赛姆·罗克曼说。
吐热依赛姆·罗克曼在唐王城乳品公司已经工作大半年了。和吐热依赛姆·罗克曼一样,在唐王城乳品公司工作的青年员工还有40余名,他们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动作娴熟、有条不紊地做着各自的工作。
该公司员工有很多是当地农牧民,在经过该公司集中授课培训、岗位大练兵、现场教学、师傅带徒弟等一系列专业培训后,走上岗位,并通过不断实践,成为技术骨干。
新疆天润唐王城乳品项目的全面投产,不仅带动了三师图木舒克市及周边地区种植业、养殖业的转型升级,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物流业、包装业等在内的产业发展,对解决当地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兵团,这样的事例不在少数。
“我们从和静县来,我们县没有育苗条件,现在二二三团这边大棚多,我们就过来运苗,这儿的辣椒苗的质量好得很。”
在二师二二三团大棚辣椒育苗基地,来自和静县的运苗司机金永生干劲十足。基地里一片繁忙景象,职工有条不紊地打水、摆盘、装车、拉运。
近年来,二二三团根据团镇周边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设施大棚育苗移栽产业,带动周边乡镇的村民前来学习技术、购买苗木、增加收入。
在融合发展的道路上,兵团处处展现新气象。
十二师主动融入乌鲁木齐市“一港五中心”建设;石河子市与玛纳斯县共建连通两地的石玛大桥……近年来,兵团坚持以区域发展理念推动兵地融合发展,加强协同配合、推进共建共享,推动兵地优势互补、深度融合发展。
民族团结 共建美好家园
“叔叔,我是希尔艾力·阿卜都卡迪,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我找到工作了,现在每月工资可以拿到5000元!”不久前,十二师二二一团党政办主任龚松林收到了亲戚的喜讯。
2018年秋天,家住四十七团三连的希尔艾力·阿卜都卡迪考上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却一时无法凑齐学费和生活费,母亲温且姆·沙塔尔急得团团转。龚松林听说后,将身上带的所有现金拿出来,送到她手中,并保证会帮助希尔艾力·阿卜都卡迪完成学业。
此后,龚松林每年为希尔艾力·阿卜都卡迪筹集3000元的助学金,还帮温且姆·沙塔尔申请了公益性岗位,鼓励她通过劳动增加收入。
民族团结的故事永远讲不完,互帮互助的情景在天山南北随处可见。
近年来,兵团创新开展民族团结各项工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兵地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汇聚起强大正能量。
实践证明,兵地融合发展愈深入,民族团结愈巩固。
“赵哥,我做了你喜欢吃的米肠子和面肺子,明天你和嫂子来家里吃饭吧。”日前,一师六团迎宾路社区党支部书记赵文胜收到了亲戚阿迪力·阿吾提发来的短信。
2017年,在“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中,赵文胜和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古勒阿瓦提乡村民阿迪力·阿吾提结为亲戚,两家人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不论谁家做好吃的,都会邀请对方来做客;阿迪力·阿吾提的女儿在外上学,放假或者开学,赵文胜都会接送她;阿迪力·阿吾提的妹妹因急性肠炎住院,赵文胜赶到医院垫付了3000元的医药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他们之间的感情愈加深厚。
在兵团,这样感人的故事随处可见。从2016年开始,兵团各级党员干部积极参加“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与各族群众结对子、认亲戚,从日常生活入手,从具体事情做起,真心实意关爱帮扶亲戚。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新疆发展进步的根本基石。
近年来,兵团党委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团结带领各族干部职工群众,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