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离教师节还有两天,五师八十八团学校语文教师尹才华的手机短信和微信里已收到了满满的节日祝福。尹才华一条一条仔细翻看着:“这是一个学生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给我报喜的。”
2012年2月,41岁的尹才华作为湖北省潜江市第一批援疆教师,从“鱼米之乡”来到西北边陲兵团第五师八十八团学校。
八十八团团部位于新疆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的边境县城温泉县,这里平均海拔1349米,四周皆山,空气中氧气含量偏低。八十八团学校是九年制义务学校,全校500多名学生中,哈萨克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学生占三分之一,优秀的语文老师十分稀缺。
克服了海拔高、缺氧导致的睡眠不足及饮食不适应等困难,尹才华结合兵团特点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成立了“尹才华语文教学工作室”,开展“传帮带”工作,把自己的所学和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和其他教师,带动了八十八团学校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近几年来,学校吸引了不少温泉县地方的学生前来就读。
尹才华辅导学生,为其答疑解惑。(资料图)
八十八团职工大多都在牧区放牧或在连队种地,陪伴孩子的时间较少。尹才华坚持到学生家里进行家访,从不间断,走遍了八十八团的所有牧区和连队。有时,遇到学生家庭困难,尹才华总是慷慨解囊,及时相助。
在尹才华的帮助下,哈萨克族学生得尼拜尔从语文成绩一直在及格线上徘徊,到后来以优异成绩考入了自己心仪的大学。“我永远忘不了尹老师对我的恩情!”得尼拜尔说。
2015年,结束了为期半年、三年的两次援疆后,尹才华告别亲人,带着妻儿举家定居八十八团。
“全国模范教师”“开发建设新疆奖章”“兵团优秀教师”……对尹才华来说,最引以为傲的并不是这些荣誉。“来八十八团的这些年,我教出了将近700名学生,其中有200多名少数民族孩子走出大山,他们才是我最大的骄傲!”
尹才华(右二)到少数民族学生家中走访。(资料图)
“兵团人守在这里,就是一种奉献,他们的子女理应得到更好的教育,我有责任留下来!”尹才华说。
尹才华调入兵团的举动掀起了一场“尹才华效应”。五师高级中学教师叶仲春在经过三年援疆后,于2018年4月正式调入五师双河市,“尹才华老师作为调入新疆兵团工作的湖北援疆干部第一人,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作出留疆的决定离不开他的影响和感召。”
来自兵团教育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至今,共有1500余名援疆教师从天南海北汇聚到兵团,在祖国边疆教书育人,奉献赤子之心。他们中有人举家留在兵团,终身扎根边疆,成为真正的兵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