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期间,医院协调援疆医疗专家为我做手术,得以及时救治,我不能当面道谢,但我一定要用自己的方式向医院全体医患人员致谢。”这是9月20日,患者郑新良写给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人民医院的一封感谢信。
“患者脚踝三处骨折,医院接到他的电话后及时安排救护车接到医院治疗,只要患者到了医院,我们都会尽全力救治,给患者一个满意的答复。”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援疆干部朱炼说。
9月16日,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援疆医疗专家朱炼给患者讲解康复训练知识。朱炼供图
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河北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全面推进“组团式”“托管式”医疗援疆模式,集中省、市选派的援疆医生分别对口支援州、县一家医院,由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托管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人民医院。
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人民医院前身是第二师29团医院,医务人员缺乏,医疗水平较低,十余年未做过一台手术,无法满足群众就医需求。郑新良说:“如果在几年前,我就要去库尔勒的医院做手术,现在真方便,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援疆医疗专家的服务。”
3年来,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人民医院在河北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和兵团第二师的共同努力下,一座新的医院大楼拔地而起。近30名援疆专家长期驻扎,对医院的医教研、人财物进行全方位托管,建立了急救中心、影像中心、检验中心等七大医疗中心;创伤骨科、妇产科、儿科等18个专业科室相继开设,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水平逐步提升,急诊急救能力提高,救治病种从原来的十几种增加到现在的120多种。
相对于郑新良过去看病难的感受来说,且末县托格拉克勒克乡兰干村72岁的村民库尔班·木沙体会更深。
去年10月,库尔班因言语不利伴右侧肢体无力,来到且末县人民医院求治。急诊科医生接诊检查后,难以做出诊断,随即在河北省迁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微信会诊群发送病人具体情况,迁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医生通过视频指导且末县医院医生,对患者进行全面查体和溶栓治疗,溶栓后一小时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并且能够流利对话。
“且末县人民医院地处偏远,各科室分工还没有达到各个专科要求,很多疾病需要有经验的专科医生指导,建立微信会诊群能够方便沟通。”且末县人民医院副院长、援疆医疗专家王学彬说。
王学彬与12位援疆医疗专家用近3年的时间,使且末县人民医院心内科诊疗技术有了极大提高。今年6月10日,王学彬与同事成功实施了且末县第一例急诊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近2个月时间,他带领且末本地团队已经开展了27台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手术。
2021年,且末县患者转诊率下降36%。援疆医生的付出,有效满足了基层群众的诊疗需求。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疑难危重症不出州”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组团式’‘托管式’医疗援疆虽能在较短时间内提升医疗诊治水平,但只有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人才队伍,才是从根本上保障群众健康的长久之计。”巴州党委副书记、河北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指挥长徐付军说。
近年来,河北省援疆医疗专家充分发挥带动引领作用,探索实施传、帮、带培养模式,各受援医院的援疆医疗专家与本院年轻骨干共结“师徒”320对,帮带提升当地医疗人才400余名;援疆医疗专家还通过参加晨会、早交班、查房、业务培训、疑难病症会诊等方式,影响和传授先进的技术理念、良好的服务作风,有力提升了受援地医务人员诊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