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 骆纳德在科普活动现场。骆纳德 提供
这是一支“带不走”的医疗团队,数不清的医疗工作者、说不清多少个日夜的付出,满载几千公里的牵挂……
“当你无法放弃内心的渴望,那就勇敢前行。”为让新疆人民享受高水平医疗服务,广州援疆医生团队在南疆这片土地上洒下壮志豪情。
在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总医院图木舒克院区,每个科室都能看见援疆医生的身影。广东省江门市妇幼保健院妇科教学秘书,现任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总医院图木舒克院区妇产科第一主任的骆纳德便是其中之一。
初到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总医院图木舒克院区时,骆纳德满怀一腔热血,希望从“0”到“1”,壮大医疗团队,改善病房布局,优化流程。
然而,路途举步维艰,当耐心磨光时,他真的想过放弃。
“当地护士的普通话理解能力有限,有时候一个简单的培训要进行好几次。语言不通是最大的障碍,住院病人70%是少数民族,科室只有一名少数民族医生和护士,所有交流过程都需要翻译,往往通过翻译也不一定能表达清楚内容……”这是骆纳德来到这里后面临的第一个困难。
医护人员数量缺乏、孕产妇管理没有形成规范、业务病房无法满足病患需求、病患对医生依从性不高等等,这都是摆在骆纳德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第一步都这么难,怎么开展下一步工作?
骆纳德的回答是:“那就从头开始!”每周开展科内业务学习、教学大查房。结合科室特点,把最需要的技术及理论知识优先进行学习,并结合手术情况,进行回顾,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相应的技术。通过互联网平台,远程会诊、线上学习、线下演练,经过不断学习规范诊疗、总结不足,在演练中提高,在实践中提升。
近两年时间里,骆纳德从“输血”变“造血”。目前,科室很多年轻医师能独立完成手术,部分医师能担任主刀医师,开展多次义诊及科普活动。同时,与后方医院江门市妇幼保健院、产科进行远程会诊及指导,分享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建立的经验,引进高技术人才,完善科室人员架构。目前,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总医院图木舒克院区已成立产科高危门诊室、助产士咨询门诊室、孕妇学校、母乳喂养咨询室。在师市总医院图木舒克院区科研立项《子宫颈扩张球囊应用于足月妊娠引产在南疆地区的效果研究》1项,新技术7项。
56岁的市民张女士,已经生育2胎,发现子宫重度脱出,伴尿失禁,生活极为不便。到门诊就诊,说出自己的难言之隐。骆纳德经过术前准备和检查,采用妇科微创手术,治愈了张女士的疾病。
“喜欢这里的气候、蓝天、胡杨,还有淳朴的民风。”看着师市总医院图木舒克院区的医疗水平提升,骆纳德感受到自己和整个援疆医生团队付出的汗水没有白费。
时间的概念是相对的。对家人的思念,一年半太长,对援疆的工作需要,一年半太短,总觉得还有很多工作没有完成。怀着报效祖国的心开始援疆工作,有机会出一份力,骆纳德感到非常荣幸。
骆纳德获得2018年第二届青年医学科普大赛二等奖、2018年第二届临床教学竞赛团队二等奖、2020年临床教学竞赛一等奖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优秀党员,连续三年获评优秀共产党员。
可最令他自豪的是,援疆期间获得“优秀援疆专家”“优秀援疆医生”称号。
当记者问到希望给第二故乡留下些什么时,骆纳德说:“援疆结束后,最大的希望是能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让医疗技术和诊疗意识继续在三师图木舒克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