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 李伟锋(中)参加受援单位组织的计划生育专题活动。(资料图片) 李伟锋 提供
“不到新疆,不知祖国疆域之辽阔;不来边疆,不知身上责任之重大。”1月4日,新年伊始,提起自己三年的援疆生活,广东援疆干部李伟锋感慨地说。
2020年3月,时任广东省东莞市民政局社会救助科科长、一级主任科员的李伟锋,主动响应号召,来到新疆工作,这一待就是两年多。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只有‘大家’好了,‘小家’才能更好。”李伟锋秉持这个信念,带着家人打包好的行李,暂别年逾古稀的父母、年幼的儿子,只身一人前往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成为三师图木舒克市卫健委的一员。
初到图木舒克市,这里风沙大、有时差、空气干燥,李伟锋每天还没睡着天就亮了。但他明白,选择了援疆,就选择了奉献,第一时间调整状态,克服生活上的不适应,很快投入援疆工作中。
迅速投入角色 促进两地交流
“来这里工作,我自觉把思想行动集中到新疆工作总目标上、聚焦在广东援疆前方指挥部提出的‘一十百千万’工程上……”对医疗援疆工作有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李伟锋,一直致力于两地医疗技术的交流。
“患者已纳差、气促、呼吸困难3天了,伴有乏力入院,有5年的高血压病、心脏病史,规律服药。入ICU后进行抗感染、补液、强心治疗后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请贵院ICU、心血管科、呼吸科、感染科、肾内科等相关科室给予诊疗支持。”
2022年4月,在广东省援疆医疗队帮助下,三师图木舒克市总医院图木舒克院区与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开展首次多学科远程会诊。李伟锋与三师图木舒克市总医院图木舒克院区援疆专家及该院ICU、肾内科、心血管内科负责人等20余人参加远程会诊。
多学科远程会诊对患者的治疗非常方便、快捷,有助于提高诊断与医疗水平,降低患者的医疗开支。此次会诊的是一名75岁女性患者,目前诊断为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障碍、代谢性酸中毒等。为进一步明确患者下阶段治疗方案,专家们详细讨论患者病史、诊治经过及辅助检查等情况,结合该患者病历资料,经讨论分析、综合评估,最终制定周密的治疗方案。会诊结束后,图木舒克院区医务人员立即为患者调整了治疗方案。
“多学科会诊不但为患者解除了痛苦,也拓展了我们的诊治思路,进一步提高了我们的业务水平。今后,希望这样的会诊能经常开展。”三师图木舒克市总医院图木舒克院区ICU医生何洲说。
敢于担当履职 真抓实干帮扶
援疆以来,李伟锋按照“两为主、两兼顾”的工作要求,认真落实受援单位岗位工作和驻三师图木舒克市援疆工作队组织监督组工作。主动联系协调广东东莞、江门、肇庆、惠州、珠海等地卫健局,派出援疆医生赴三师图木舒克市开展帮扶,指导驻三师图木舒克市援疆医疗队援疆医生在受援地开创医疗新技术(新项目)、开展传帮带教,利用周末时间到各团镇开展系列义诊活动,把优质的医疗资源送到三师图木舒克市干部职工群众身边;邀请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东莞市人民医院专家赴三师图木舒克市团镇为7000多名中小学生开展免费验视配镜活动。
三年的援疆工作,李伟锋一直在思考援疆为了什么、要干什么、能留下什么等问题。
2020年以来,广东省投入资金支持建设三师图木舒克市总医院、粤兵医院、10多个团镇医院综合楼及99个连队卫生室,引入健客集团到三师图木舒克市,打造并启用全疆首家互联网医院,帮助三师图木舒克市医疗卫生硬件设施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20名援疆医生和31名柔性援疆医生主动作为,累计接诊患者2.3万人次,开展手术近4100多台,不断增强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万里路日和月,照亮援疆前行路。大漠胡杨屹不朽,挥洒青春永不悔。”李伟锋用一首诗表达对三年援疆工作的感受。当记者问道,援疆期间希望给这里留下些什么时,李伟锋掷地有声地告诉记者:“我们来援疆要授人以渔、留声留痕,要把工作方法、工作经验和工作成果留到受援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队伍,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对党的事业的热爱与奉献书写在辽阔的新疆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