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一师十三团幸福镇立足资源优势,狠抓特色林果业提质增效,做大做强红枣产业,使其成为团镇的优势产业、富民产业。
十三团幸福镇红枣丰收。董航成 摄
眼下,十三团幸福镇红枣临近收获期,红彤彤的果实挂满枝头,枣农们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田间地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红枣产业是十三团幸福镇的第一大产业,团镇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果品种植结构,努力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果品提质增效、延长红枣产业链等方面下功夫,走出了一条林果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之路。
红彤彤的红枣挂满树头。董航成 摄
十三团幸福镇地处塔里木河上游南岸、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得益于光照、温度等自然禀赋,这里生产的红枣果实饱满、皮薄肉厚、色泽鲜艳、肉质细腻、口感绵甜、品质上乘,素有“红枣之都”的美誉。2022年,该团镇枣树种植面积达8.6万亩,红枣产量达18.23万吨,实现产值12.9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2.5%,先后被评为“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镇”“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灰枣基地”“兵团红枣产业强镇”。
十三团幸福镇红枣收获。资料图
为应对消费市场变化,在种植过程中,该团镇大力推广绿色、先进的枣树种植模式,狠抓精细化管理,通过经验积累和技术培训,枣农基本掌握了深耕、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系列管理技术。同时,积极推广优质栽培、疏密提干、高效水肥利用、机械化生产等新技术,实现了红枣生产由重数量到重品质的转变,为红枣产业化发展提供了保障。
清洗好的红枣等待烘干。董航成 摄
十三团幸福镇始终坚持把红枣精深加工企业作为招商引资重点,形成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产品研发于一体的红枣全产业链条。通过“政府主导 企业推动”的合作模式,发挥各自优势,助推实现“枣业富民”战略目标。目前,团镇内有14家红枣加工企业,年加工量达12万吨,由于生产加工的红枣品质好,深受全国各地客商青睐。
十三团红鑫源红枣加工厂无尘车间内,工人们将自动分选机分选的红枣按照等级装箱。王诚 摄
为加快创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十三团幸福镇坚持“龙头企业+合作社+枣农”的发展模式,延伸红枣产业链,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农业品牌,有效促进了红枣就地加工转化,确保职工群众持续稳定增收。2022年,红福天、红鑫源、枣尚品等5家龙头企业与1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000余户枣农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社员人均增收7000元,带动1500余名灵活就业人员人均增收8000元以上。
4年来,十三团幸福镇引入红枣“保险+期货”金融服务模式,这一模式实现了“保险+期货”全覆盖。通过“保险+期货”,保障了枣农利益,推动企业从“一季销售”向“四季销售”转变,让企业根据红枣市场行情做到“低位保仓、高位出仓”,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持续为枣农增收保驾护航,让职工群众腰包更鼓了、幸福感更强了。
十三团电商直播带货。王诚 摄
截至目前,该团镇成功打造了“尤枣”“红福天”等10余个红枣知名品牌,生产的优质红枣入驻多家全国知名商超。2022年,该团镇加工红枣12万吨,占师市的70%以上,实现生产总值21.55亿元,其中一产增加值达13.39亿元,比上年增长10.71%。
接下来,十三团幸福镇将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科学高效的产业发展体系,推动红枣产业做大做强;大力发展以红枣枝为基料的食用菌产业,积极实施生猪养殖和有机肥项目,为枣农提供优质有机肥;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打好绿色食品生态牌,助推团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