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六十二团团部街道上车水马龙,熙来攘往的行人享受着又一个周日。在位于友好南路的鑫振华超市里,挤满了前来消费的顾客,店主吕建江正在整理新到的货物。
吕建江的所有货物,都是从团部北侧的连霍高速公路运输而来。从地图上看,作为中国最长的高速公路,连霍高速公路从黄海之滨的连云港出发,横穿整个中国,在快要抵达六十二团团部的位置,与精伊霍铁路几乎要交汇在一起,之后两条路分别从西北、西南方向向边境线延伸。六十二团团部被包在两条路中间。
这两条年轻的道路,为六十二团发展注入了全新动力。近年来,六十二团紧紧抓住交通优势,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拓展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支点承载力。目前,该团个体工商户达1270户,从业人员超过2000人。
对于吕建江来说,自己的超市之所以生意好,离不开不远处的精伊霍铁路。他还清晰记得,2009年,已开建5年的精伊霍铁路铁轨铺设到了最西端的六十二团,大量施工人员涌入团部的场景。2010年,持续旺盛的购物需求让他下定决心,投资298万元买下一间餐厅,改造成300多平方米的超市,成为当时团场最大的超市。
“眼看着铁路一天天建成,我觉得通车后肯定还会来更多人。我们曾经是很偏远的地方,但从此一切都改变了,时代的风正吹在这片土地上,大家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吕建江说。
从六十二团团部热闹的城区往南走不到1公里,就是精伊霍铁路终点站霍尔果斯站。2012年12月22日,该站与哈萨克斯坦阿腾科里口岸站实现通车运营,正式投入使用,精伊霍铁路成为新疆铁路向西开放的国际运输通道。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深入,霍尔果斯站迎来了飞速发展时期,2013年12月24日,国内客运开通;2016年3月19日,开行首趟中欧班列;2017年6月8日,首趟去往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的国际旅客列车开行。越来越多的人来到霍尔果斯站,再从六十二团出发,追寻着自己的财富梦想。
“近水楼台先得月”,铁路带动了外贸发展,当地人有了更多工作机会;而通过铁路,当地人的脚步,能走得更远,视野更加开阔。近些年来,吕建江的超市已经形成惯例,每年都会派人从霍尔果斯站出发,坐火车去内地学习当地大型超市的先进经验,提升自己的经营管理水平。
自从隋唐时期陆上丝绸之路北道开辟后,作为重要节点的霍尔果斯河流域,成为商贾云集之地。人们通过骆驼、马匹,运输着丝绸、茶叶、瓷器,从这片谷地穿过,去往世界各地的城市。然而,随着16世纪航海贸易的兴起,陆上丝绸之路逐渐衰落,包括霍尔果斯河流域在内的沿途区域也日渐闭塞,被遗忘在历史中。
五个世纪后,“双西公路”的开通重新唤起了人们对于陆上丝绸之路的关注。“双西公路”全称为“西欧—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中国西部”高速公路,途经中、哈、俄三国数十座城市,与欧洲公路网相连,总长8445公里。连霍高速公路便是“双西公路”国内段,六十二团正处在“双西公路”国内段最西端。
长期以来,作为与中国山水相连的好邻居、丝绸之路经济带首倡之地,哈萨克斯坦与中国积极对接,共同推动互联互通建设。2006年11月,中哈两国共同提出建设“双西公路”。2014年12月31日,作为“双西公路”国内段,连霍高速公路率先建成通车。
2018年9月27日,哈方对接的高速公路建成,“双西公路”正式贯通。从此时开始,越来越多的哈萨克斯坦货运司机通过这条更为便捷高效的道路来到中国,把中亚的矿石、药材运到中国,把中国的日用百货、工业原料运回中亚。
由于地理位置靠近货场,不少哈方货运司机都选择到六十二团的酒店餐厅住宿用餐。
这些天,在位于六十二团金桥社区的云上天和酒店里,每天都有六七十名哈萨克斯坦货运司机前来住宿。为了方便出门在外的他们,该酒店备足零钱提供换币服务,在大厅准备适合哈方司机口味的免费小吃,并提供了自助洗衣服务。
伊利丹·阿汗是一名哈萨克斯坦司机,他正等待着货车装运完毕,暂时住在该酒店。“我经常来中国,喜欢住在六十二团。这里环境卫生很不错,服务态度也很好,让我非常安心。”伊利丹·阿汗告诉记者。
而在不远处,一家拌面馆里挤满了哈萨克斯坦的司机。为了方便哈方客人,拌面馆里制作了专门的俄语菜单,并为爱喝甜茶的哈方客人提供自助白砂糖。由于经常造访,不少哈方客人与中方服务人员成了好朋友。
“作为服务人员,我们经常跟哈方客人互动,比如我们教他们汉语,他们教我们俄语,很多人都会用两种语言说出餐巾纸、筷子、刀叉等常用词语。时间久了,大家有了感情,就像是好朋友一样。”餐厅工作人员巴丽娜尔·努尔兰说。
来自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的司机达尼尔·哈那哈提告诉记者:“我经常在六十二团的餐厅用餐,来这里就像是回家一样。跟我们的饭菜不太一样,但是很美味、方便。我最喜欢这里的拉面,非常有新疆特色。”
越来越便利的交通,不但让霍尔果斯市的外国货车司机越来越多,也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纷至沓来,仅在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一个景点,旺季时每天游客数量就达到2.5万余人次,其中不少是自驾游,这为紧邻的六十二团带来了大量的住宿商机。
从地图上看,霍尔果斯市主城区宛如一条沿着边境线摆动的细长彩带,向东的广阔区域则是六十二团诸多连队。在这充满生机的田野上,一条条连接着连霍高速公路的乡村道路,激活了民宿产业的蓬勃发展。
在六十二团十二连,以连队名命名的十二民宿内,几名内地游客正在欣赏初冬的风景。他们提前预订民宿,逛完霍尔果斯市景点后,沿着乡间小道开车5公里多,来到了这个距雪山不远的民宿。
记者了解到,十二民宿以前是民宿负责人谢红伟自家的住所,有8亩地。他去年投资100多万元将其改造成了民宿,打造出8套住房。这里在旅游旺季一房难求,两个多月就收入70余万元,这让谢红伟更加坚定了继续经营好民宿的信心。
“目前,我们接待的客人是以周边游客为主,但是在旺季,大部分都是从连霍高速公路上来的外地自驾游客人。我们这里靠近天山,气温凉爽,停车场地很大,方便停车,客人都很喜欢。”谢红伟说。
今年以来,六十二团聚焦“游在霍尔果斯、吃住在六十二团”,积极完善连队基础设施,美化营区环境,共打造民宿19家,不少民宿与旅行社合作,推出边境游、跨国游等旅游产品。开民宿人气旺、经济效益好,吸引着越来越多职工群众投身其中,目前该团有20多家民宿正在建设中。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地处中亚腹地深处的六十二团,逐渐成为连通世界的交通路网中心,商贸服务业越来越繁荣。随着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立,新疆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我们期待着更多中外朋友来到六十二团,感受‘丝路国门第一团’风情。”六十二团党委副书记、团长张军一说。(师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俊钦 通讯员/ 迪丽拜尔 刘彦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