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包含页_
融媒体背景下如何讲好兵团故事
 
兵团广播电视台

融媒体背景下如何讲好兵团故事

文 吴彬

讲好新时代的兵团故事,是兵团主流媒体聚焦总目标、弘扬正能量,为新征程上做好兵团工作,凝聚起强大合力的必然要求。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兵团主流媒体要明确政治站位,遵循时代要求和现实依据,充分发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突出优势,不断创新话语体系建设,用好故事打动人心,用好故事令人明理,用好故事提气鼓劲,用人民群众听得懂、喜欢听、愿意听的表达方式,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让兵团故事更有“生气”、更接“地气”、更聚“人气”。融媒体背景下,兵团媒体人只有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素养,才能讲好兵团故事。

一、当前主流媒体面临的问题

媒介融合是媒体发展的必然阶段,将不同传播媒介的优势整合在一起,从而使得信息获取、传播能够更加高效,同时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

1.媒体主阵地不断延伸

在媒体融合时代中,主流媒体的主阵地从过去自有的广播、电视、传统网站和手机客户端,延伸到多个第三方平台。如兵团广播电视台就有“云上兵团APP”和“兵团在线网”,以及微博、微信、抖音号、视频号等。

互联网迅速发展,新媒体平台呈爆炸式发展,传播形式和手段不断更新。特别是在遇到突发事件,主流媒体还局限于播出时间、审核流程时,不少自媒体应声而起,一些大众关注的问题因为一篇个人解读或者一些断章取义的图片视频,成为影响大众情绪的导火索,错过了舆论引导的黄金时期。因此,主流媒体必须快速转变传播理念,整合媒体资源,及时准确的将真实、权威的新闻信息,以及大量分众化的内容在各平台上进行发布,正确引导舆论。基于此,主流媒体需要大量懂得网络传播规律、大众传播心理、新兴传播手段的人才,进行内容运营。

2.传统传播语态和内容的传播力弱化

在媒体融合过程中,很多媒体更注重平台、渠道、技术,但对内容的重视度不强,尤其是文风、语态仍然是传统模式,无法适应碎片化和及时化的内容传播场景。而当前,传统形式的信息生产、制作、传播理念出现了新变化,每一个人都可以是内容的生产者和传播者。这些“媒体新声”不局限于传播手段、传播内容、传播平台,甚至是以用户视角创作的非专业内容作品,出现了大量现象级、分裂式的内容传播作品。这无疑是激活了内容创造的活力,但也给主流媒体的编辑、记者带来了挑战。照搬网络流行词不再管用,话语方式不适应媒体融合时代的传播规律,无法对网络高速发展下的新一代进行精准化的传播和内容变现。

二、兵团主流媒体如何讲好兵团故事

如何规范融媒体时代的信息制作?如何让传统理念在新的传播叙事手段下更加深入人心?通过本人在兵团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新媒体部的数年工作经验来看,想要讲好兵团故事,需要兵团主流媒体人“多用心”。

1.勤于思考,用心创优故事内容

受新闻更新速率以及数量的影响,很多编辑、记者在报道新闻时,内容浮于表面,缺乏深度,影响到了新闻内容的品质和传播价值。简单的报道和进行深入挖掘的报道相比,所产生的效果一定截然不同。勤于思考,对新闻深度挖掘,才能写出如亲身经历的感人故事来,因为平凡中的不平凡也是宣传报道所必须掌握的切入口。

在云上兵团APP和兵团在线网,我和同事们策划了兵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专栏,通过约稿和实地拍摄,深挖每一个项目在兵团发展的历史,让人走进兵团“非遗”、了解兵团“非遗”。作为编辑,我们想的更多的是用什么形式展现能够更好地把非遗传承人的故事讲好?经过资料收集和案例分析,我们选用了海报+视频+图文的融媒体报道形式,深入浅出,讲述兵团“非遗”项目的历史、发展、现状和未来思考等,让受众对兵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知道并了解,让兵团人看了更加有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树立兵团人的文化自信。

2.有效利用媒体资源,用心提升受众活跃度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新闻传播带来更加丰富的叙事内容。新媒体的本质特征就是用户的互动参与,这就意味着除了纯粹的新闻报道铺垫外,主流媒体还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平台优势,借力问卷调查、互动问答、游戏、小程序等吸引用户参与或推出与新闻报道不一样的互动产品。

近年来,我们尝试了很多种与用户互动的报道形式,如在微信公众平台使用SVG(可缩放矢量)图形,利用这种图形交互和动态的特点,可以嵌入动画元素和脚本。融媒体作品《即将重启,今天,一起点亮我们的城!》就是采用了SVG的形式来创作,用户点击黑白照片即可变为彩色照片。该作品在2020年8月底全疆抗击新冠疫情取得阶段性成效时推出,因为互动形式新颖,用户互动效果好,新闻时效性强,获得2020年度兵团新闻奖融合创新二等奖。

另外,综合静态、动态和H5互动作品,可以增加视觉化新闻表达,开发新闻的深度价值,同时能够叠加信息阅读的吸引力。以H5作品《这些兵团“红色密码”,等你来破译!》为例,作品聚焦兵团红色历史文物,选用10张照片和8个短视频,以“照片+文字+视频+音乐+答题”的模式,将兵团的10件历史文物融入简洁生动的H5作品中,展现了兵团10件历史文物背后的故事,让用户在互动之中了解兵团历史。

好的评论能对文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新媒体评论区也是不应该被忽视或者放弃的工作阵地。要跟得上最新热点、用的了网言网语,精心挑选评论里有趣的观点,吸引用户点赞、跟评,形成良性互动。

image.png

3.顺应时代风向融合表达方式

故事始终是新闻的内核。从受众角度来看,相对于生硬的“新闻八股”,故事化的新闻报道更具有吸引力,受众更加乐于接受;从内容报道本身来看,讲故事的方式更具有可读性,具有人情味和生活气息的新闻报道更加亲民;从传播效果来讲,故事化的新闻报道不仅能起到传播事实的作用,还可以引导受众情绪,从而引导舆论。因此,将生硬的新闻事实转化为受众喜闻乐见的报道,增强报道的故事性、文学性和趣味性,才能更好地讲好兵团故事。

2022年,融媒作品《频上热搜的“干播湿出”到底是啥?》成为兵团广播电视台新媒体的出圈之作。“干播湿出”种植技术被央媒多次报道,但很多网友还是对此不甚了解。针对此情形,本人以“科普”为前提,融合图文、视频等展现形式,把复杂的农业技术简单呈现。比如,作品里我把两种种植技术拟人化,以对话的形式道出“干播湿出”技术与传统种植技术的不同和优势,可视性更强更易于理解,为兵团农业科技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引发大量网友的关注。

融媒作品也是需要注重文学表达的,我们可以用生动活泼的文字描写代替概括总结,用叙事性的技巧代替报道性的技巧,用灵活的图文安排代替传统的排版模式,用具有感染力的写作风格代替平铺直叙,真实而又细腻地描摹新闻事件发生时的情景,形象、直观地表达新闻主题,有效地激发受众的联想和情感。

4.注重渠道融合扩大传播覆盖面

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要注重传播渠道的相互融合,才能讲好兵团故事。如在技术上,将信息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发布,让信息内容在广播、电视和移动平台上分众传播,提升信息内容传播的宽度。

当下,许多传统媒体都在寻求转变,通过建立媒体矩阵实现革新,在依托于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理念的基础上,借助新媒体进行新闻信息的发布,通过大数据分析出公众的喜好,向其推送新闻信息。当前,很多互联网企业都在采用直播平台的形式,进行信息内容的传播,作为兵团主流媒体可以学习这些互联网企业,探索更多信息融合的方式,讲好兵团故事。因此,要注重渠道融合,加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合作,结合“大屏”和“小屏”,扩大传播覆盖面。

在今年的2023中国环塔(国际)拉力赛期间,为了精准地把内容推送给用户,在兵团《新闻联播》节目大屏宣传之外,我们新媒体部还在抖音、微博、云上兵团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布局,发布不同形式和侧重点的短视频与图文作品。突出的字幕显示、极具表现力的画面张力、记者把控得当的现场感,都是内容的延伸力体现。在开幕式、闭幕式时,我们还在各新媒体平台进行实时直播,吸引上万网友观看。

多渠道的新闻信息传播可以将信息内容的传播范围进行拓展,使得更多用户能够获得自己喜欢的信息内容,通过多渠道的信息传播路径,能够为讲好兵团故事打下良好的基础。随着媒体融合的不断推进,借由传统媒体而产生、发展的新媒体平台,在讲好故事上有先天优势:首先,基于严谨的新闻生产规范流程,具备相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其次,又有可整合各方资源,根据不同的传播内容,开发适合传播的产品,一个好故事有多种传播通道,开辟了讲好故事的新渠道。

5.利用短视频用心讲好兵团故事

短视频从2017年起,持续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势头,因其创作成本低、呈现内容更多元、直观等特点,吸引了更多普通用户参与创作。短视频的风靡,不仅让其成为信息传播的载体,更成为数字技术与文化创意融合的载体,以及助推文化产业繁荣的重要引擎。虽在各平台上短视频作品良莠不齐的情况时有发生,但作为兵团主流媒体,尤其是以视频见长的电视媒体,有更多可能做好短视频新闻内容的传播,从而讲好兵团故事。

短视频的取材,可以是记者采访某个新闻片段的细节化放大化呈现,也可以是对网络自媒体内容的再加工再创作。截至目前,兵团广播电视台运行的抖音号和视频号发布视频2100多个,95%以上为兵团主题的内容。

今年5月,《游在新疆吃住在兵团》系列短视频在全网推出,浏览量突破300万+,这是一次视频类内容的尝试,通过主持人(记者)的出镜串联起兵团的美食美景,引发网友大量关注。

如今,平台之间特征的分化已经特别细致和明确,作为兵团主流媒体,要想办法让短视频有长久的生命力,就要传递正确的价值观。精心策划、主动出击,在内容制作上下功夫,在内容送达上下功夫,制作出更易于传播、更易于让网友产生共鸣进而转发的作品。讲好兵团故事,不仅仅是为广大的受众服务,还是为兵团的发展服务。通过对信息内容进行创优,能够让兵团故事、兵团形象更加可感可知和深入人心。

互联网已经迎来了“下半场”发展的格局,这是我们新媒体编辑、记者的机遇,也是挑战。把握时代脉搏,注重内容、渠道、技术、产品和市场的融合,发挥兵团主流媒体信息资源的融合优势,借助媒介融合环境语言,用不断创新、受众喜爱的方式,讲好兵团故事,持续发出兵团声音。

来源/《兵团影视》杂志
编辑/杨华
分享到:
评论
条评论
发布
底层页正文左侧推荐包含页_
查看更多新闻...
底层页正文右侧包含页_

Copyright 2007 www.btzx.com.cn all right reserned

技术支持:兵团广播电视台兵团在线网站

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爱民路439号

版权所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广播电视台

新 ICP备12002554号 - 1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新备200800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65120209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