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治理预防解决欠薪难题
7.5万
伊犁垦区报

“护薪”路上的温暖助力


“因为家里有事,老板结算了拖欠的1万元工资,解了燃眉之急。”前不久,经过师市司法局的多方协调,一位拿到拖欠工资的农民工难掩喜悦。



近年来,师市根治欠薪工作在师市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师市党委的总体部署,以贯彻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为抓手,充分发挥根治欠薪工作领导小组职能作用,在事前预防、事中监管、事后惩戒上下功夫,取得了明显成效,积极探索并建立起根治欠薪长效机制。截至2023年11月,师市使用农民工总数约3万人次,已发放农民工工资总额约10.1亿元。


师市法律援助机构受理并指派各类涉及农民工讨薪、确认劳动关系、认定工伤、工伤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法律援助案件72起,为农民工挽回经济损失370余万元。


关爱农民工,坚决杜绝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现象,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今年以来,师市从探索建立根治欠薪长效机制,到持续开展根治欠薪系列专项行动,从设立“农民工绿色服务窗口”,到常态化联合开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专项宣传活动,始终把根治欠薪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各部门出真招实招,努力确保农民工及时足额拿到工资,保障了农民工权益,回应了社会关切。


建立长效机制 形成治理合力


健全机制,必须加强党对依法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的领导。


在师市党委的领导下,师市司法局有效统筹整合政府、社会、公民等多元主体力量,共同参与到依法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中来,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建立多元化长效管理机制,形成治理合力,达到了预期目的。



落实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师市推动劳动保障监察部门依法履职,在投诉接待工作中,明确具体服务标准,让群众怀着希望而来,带着满意而归。加强值班值守,节假日和休息时间投诉举报电话保持24小时人员在线。在重要敏感节点,专人专车值班值守,确保做到欠薪投诉快速反应。印制“便民联系卡”2万多张,发至每一位在师市辖区建筑项目工地上的农民工手中。畅通农民工维权渠道,在工地醒目处悬挂维权告示牌,标注维权举报电话。在春节、“十一”等重要时间节点前,利用广播、电视等主要媒体,滚动播出举报投诉电话。对“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反映的线索做到日结日清,办结率长期保持100%,在兵团名列前茅。


构建“全覆盖、全方位、全动态、全过程”的行政管理机制。全面树立和贯彻“在执法中服务,在服务中执法”的理念,以可克达拉市、团场、工业园区、社区、连队为单元,精准划分网格,形成“全覆盖、全方位、全动态、全过程”的劳动保障监察管理机制。


针对《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的新要求,师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研究制定具体落实办法,研究制定和推广工程款、人工费支付周期相关协议。为严格落实施工总承包代发工资制度,积极协调税务部门,解决劳务公司介入实名制管理工作中的税费问题。同时,积极探索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保函制度,利用《条例》解决工资支付渠道中的一些“老大难”问题。


源头治理预防 解决欠薪难题


治理欠薪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道现实考题,既要紧盯重点领域和重要时间节点集中整治,也要抓常抓长,推动欠薪治理常态化长效化。


连日来,师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工作人员先后来到师市新建及复工项目工地开展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以此提高用工单位守法意识和农民工维权意识,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就如何推动落实根治欠薪源头治理专项行动,师市的举措是:持续形成加强建设领域的日常巡查工作常态,以《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相关制度落实为重点,巩固治欠保支成果。首先从工程建设领域欠薪源头入手,一手抓项目资金监管,通过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开户银行监督专户进出资金,一手抓施工单位用工管理,使农民工工资能够发对人,发对数,发对时间。


其次,分片区、分层次对辖区内主要建设单位、施工总包单位以及商业银行负责人进行见面宣讲,一次性告知各方应履行的责任,签订《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承诺书》。为强化源头治理,坚持将保证金、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工伤保险缴纳等作为开工许可的前置条件,切实将源头管控关口前移,取得了明显成效。


制度的生命在于实施。师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信访局等部门,常态化联合开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专项宣传活动,利用团场、连队(社区)法治宣传栏、“四师普法之家”微信公众号等载体进行常态化宣传,通过身边真实的案例以案释法。同时,组织执业律师深入工地、社区、街头、巷道开展农民工劳动法律风险提示活动,增强农民工自我保护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


今年以来,师市进一步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各项制度,多次检查工地的劳动合同签订是否规范以及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建立使用、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缴存等落实情况。


截至目前,师市先后深入辖区建筑工地,开展根治欠薪政策法规宣讲活动75场次,下达《劳动保障监察责令改正通知书》35份,发放《第四师可克达拉市致建设领域农民工朋友的一封信》2000余份、劳动保障监察便民联系卡1300余张,覆盖劳动者上万人。


发挥组织优势 践行“枫桥经验”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就要始终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师市,常年活跃着一群基层劳动争议调解队伍,共有32个调解组织,123名劳动争议调解员、劳动关系协调员。他们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工地厂房,主动服务、下沉巡诊,扩大调解服务覆盖面,积极探索以推动普遍建立企业劳动争议预防调解机制,稳步推进基层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工作,从源头上降低劳动争议的发案率,特别是依靠用工单位妥善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纠纷,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加强实现调解与仲裁、诉讼有效衔接。人民调解与仲裁密切联动,农民工群体遇到欠薪矛盾纠纷时常常第一时间寻找人民调解,无法化解时,人民调解员及时将其引导进入劳动仲裁或诉讼渠道;强化仲裁调解机制,注重发挥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的调解职能作用,提倡“三调解”工作模式,即受理后主动调解、庭前调解、当庭调解,把握调解主线,改进调解方式,提高调解能力;切实加强仲裁、法院、司法等机构、单位沟通联系,建立劳动人事争议调解联动机制,强化信息交流,仲裁员在四师法院调解平台担任调解员,为各级人民调解组织提供线上专业指导。


畅通仲裁“绿色通道”,提高拖欠农民工工资争议仲裁质效。师市建立《四师可克达拉市农民工劳动争议“绿色通道”处理制度》,对涉及农民工的劳动争议案件,简化办案程序,采取立案登记制,严格实行30分钟受理(不受理)立案案件,最大限度缩短农民工维权周期,全年仲裁结案率达98%以上、调解率在60%以上。


健全劳动争议风险监测预警机制。通过案件受理、投诉举报、信访处理、社会舆情等反映劳动关系运行的重要指标变化情况,准确研判劳动争议态势,聚焦重点时节,关注农民工、劳务派遣等群体、针对欠薪、裁员重点监控提前预防,建立风险防控措施,加快推进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建设。


实施多元护薪 依法保障权益


保障农民工劳动权益,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作为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力量,师市始终践行“为人民服务”理念,积极推进“护薪”行动,健全完善依法护薪宣传、协商、执法、调解、仲裁、诉讼、执行相互协调、有序衔接的多元处理机制,为农民工提供科技化、智能化、多元化的司法服务,为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筑牢防护网。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师市结合实际,推动实施根治欠薪“一把手”工程,创新建立重点项目“挂联包”制度、无偿法律服务化解欠薪争议等举措,并向社会公布。简化手续,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法律援助中心对暂时无法提供身份证明或其他相关材料的农民工,先行受理,随后补办手续。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但取证困难的当事人,视情况给予代书、维权指引、代理交涉、帮助取证等服务,确保应援尽援、应援优援。



实施动态监控,提升法律援助质量。师市司法局对法律援助案件实行全程动态监管,加强对承办人案中、案后监督,通过对受援人进行电话回访和实地走访,加大社会舆论监督力度,进一步提升法律援助服务质量;积极妥善援助群体性讨薪案件,2019至2021年,师市法律援助中心受理1起国务院欠薪办转办的涉及199名农民工的群体性讨薪案件,经过承办律师1年多的努力,分9个案件起诉,最终法院支持199名农民工的各项诉讼请求。


在彰显司法公平正义上,师市快审快执,两级法院开通绿色通道,设立涉农民工工资案件专项立案窗口,优先立案,实现一审终审。开展“两类账户”核查工作,对核查涉民生案件中违规采取查封、冻结或者划拨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资金和工资保证金工作进行认真梳理和落实。同时,常年在春节前开展集中执行行动,通过各种方式方法用好强制措施,有效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做到应援尽援、应援优援。



近三年,师市法律援助中心受理并指派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法律援助案件368件,涉及农民工1760人,累计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1920余万元;师劳动监察部门累计接收各类欠薪线索3204起,为农民工追讨欠薪共计3205.69万元。在师市范围,对6家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进行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社会公布。


用法治手段治理欠薪顽疾,师市党委严管的态度,给欠薪行为戴上了法治的“紧箍咒”。师市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法治化和制度化的保障,认真履职尽责,确保广大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有效维护,守护好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稳定,助力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劳动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师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惠 通讯员 王建宇 王云 唐其山)


来源/伊犁垦区报
编辑/叶塞然
分享到:
评论
条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