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伊始,由静海区政协退休干部王强拍摄、以天津市团泊鸟类自然保护区野鸟为对象的《团泊鸟类自然保护区湿地野鸟欣赏》画册,由中国商务出版社出版。这本记录了43科、194种候鸟及留鸟的画册,见证了团泊生态文明建设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实现王强为家乡野鸟留下影像的愿望。
王强是静海人,对团泊湿地有很深的感情。2020年初,新冠疫情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影响,已经退休的王强决定:“疫情期间不聚集,就在家乡拍野鸟。”
在王强看来,鸟是大自然的精灵,也是人类的朋友。由于生态环境的不断优化和人们爱鸟、护鸟良好习惯的逐渐养成,团泊湿地的野生鸟类不论是留鸟还是候鸟、旅鸟,其种类及数量均在增加。他在历年拍鸟的基础上,计划用3年的时间为候鸟、旅鸟、留鸟等留下影像。
3年来,只要天气晴朗,他就骑上自行车到团泊湿地及其周边拍鸟。每年3月、11月候鸟迁徙的时候,王强几乎每天都在拍鸟,仅2021年到野外拍鸟就达173次,每天的步数在两万步左右,其间多次摔伤、刮伤,腰部的摔伤和右小腿的肌肉撕裂伤,至今没有痊愈。
3年来,王强拍到的鸟类达到43科194种,加上发现但没有拍到的鹌鹑、画眉、蓝靛颏、红靛颏等鸟类,他见证了团泊湿地鸟类保护区的野鸟已超过200种。他在拍鸟的过程中,还不失时机地向周围乡村的乡亲们宣传保护鸟类的法律知识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一天,王强在独流减河南堤段拍摄,一位骑着电动三轮车的老人见他“全副武装”还扛着“长枪短炮”便问他:“小伙子,干嘛的?”因为拍摄的行话将拍鸟称之为“打鸟儿”,王强便不假思索地回答:“打鸟儿!”老人家一听就急了:“打鸟是犯法的,你想到派出所吃窝头吗?”王强急忙解释:“打鸟就是给鸟照相,不是把它打下来,我也是在保护鸟啊!”老人听后说:“这还差不多,咱们现在的环境多美啊,再配上湿地的鸟类,那才叫一个舒心呢!”
王强心里洋溢出对这位老人的崇敬之情,同时他也对人们保护环境,爱鸟、护鸟意识的增强感到欣慰。
组图 王强抓拍团泊湿地珍稀鸟类和他拍摄的部分鸟类照片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