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贾春霞
伴随着节奏强烈的乐声,一群身穿彩衣的女子翩翩起舞,衣裙、佩饰随着柔美的身姿飘然旋转,让观众目不暇接。1月17日,乌鲁木齐市博物馆一楼序厅,一曲《胡旋舞》将参观者迅速带入博物馆的文化氛围中。
当日,该博物馆举行“我在博物馆里过大年”新春沉浸式体验参观活动。第一次现场观看《胡旋舞》,观众贾世红情不自禁赞叹:“演员跳得很棒,服装制作精美,在博物馆里看演出代入感太强了。”
随后,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参观者依次参观“乌鲁木齐历史文化陈列”“乌鲁木齐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领略乌鲁木齐的历史发展脉络。
“只要我们抱定百子一条心、集体回延安的决心,与他们斗争到底,胜利曙光就在前方……”在“乌鲁木齐历史文化陈列”展览前,一段催人泪下的情景剧《小麻雀》展演,让来自克拉玛依的观众宋捷忍不住眼圈泛红。
几天前,宋捷带着两个女儿来到乌鲁木齐市旅游过年,喜欢历史文化的她将参观博物馆作为必选项。让她没想到的是,当天参观正赶上“我在博物馆里过大年”沉浸式参观体验活动。“在博物馆里看演出,比在舞台上效果更真实,更能直观感受共产党人坚定的信念。”宋捷感慨。
对于参加演出的乌鲁木齐市艺术剧院儿童艺术剧团演员甄珠来说,这样的感受尤为深刻。“我们这次演出《小麻雀》番外篇,虽然角色不变,但内容和舞台版不一样,主要展现共产党人在狱中和敌人斗争的一个片段。”甄珠说,结合博物馆展陈场景的演出,互动体验感更真切。
在“乌鲁木齐历史文化陈列”抗日募捐单元,乌鲁木齐市博物馆管理部主任张辉拿着《艾沙送子》的讲解词,对小小讲解员黄梓轩进行指导。
“黄梓轩是我们去年暑期培训的小小讲解员。她虽然只有9岁,但是记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特别好。这次讲解内容她认真准备,讲得不错。”张辉说,如今,小小讲解员已成为乌市博物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近期开展的“家园记忆”展,重点展示新中国成立后乌鲁木齐城市发展变迁,讲述乌鲁木齐各族儿女同呼吸、共命运,共同建设美丽家园的奋斗故事。80余家单位和个人捐赠提供的1600余件(套)老物件和展品,成为不少参观者的集体回忆。
“这个连环画爸爸小时候看过。”“你看,这种黑白电视机当时我们买不起,只能去邻居家看,现在家家都有彩色电视机了。”拉着儿子的手在展厅参观,看着雷锋故事连环画、大喇叭收音机、黑白电视机等老物件,观众雷志贤给儿子小声讲述过去的故事。
“剪纸尽可能画曲线,这样好剪更好看,中间这个是锯齿纹……”在“乌鲁木齐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剪纸技艺展示区前,孩子们围在非遗传承人崔艳梅身旁。在崔艳梅的指导下,孩子们手拿剪刀,不一会儿,剪出了图案各异的窗花,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在博物馆能学到历史知识,可以观看演出,又能传承非遗技艺,寓教于乐,很有意义。带着孩子逛了一上午,感觉还意犹未尽。”观众张良说。
来源:新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