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
30万林州人民,苦战10个春秋
削平1250座山头,凿通211个隧道
架设152座渡槽
在太行山修建全长1500公里的
引漳入林水利工程
这就是被称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
它不仅是一条渠
更似把中华民族的一面精神之旗
插在太行之巅
结束了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
3月16日晚,“豫兵情 文化行”话剧十三师新星市展演活动——大型原创话剧《红旗渠》在十三师文化馆精彩上演。十三师领导孙伟、潘朝印和十三师500余名各族干部职工群众观看演出。
由河南省话剧艺术中心创排的大型话剧《红旗渠》,自剧本创作至搬上舞台历时四年。该剧再现了林县人民在时任县委书记杨贵的带领下修建红旗渠的艰辛历程,描绘了一幅林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艺术画卷,诠释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精彩的演出,赢得经久不息的掌声。
“演得太好了。”“真是感人肺腑的一部话剧。”“红旗渠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精彩的表演,让现场观众赞不绝口。
“咱们国家一步一个脚印,一路走来实属不易,希望这种有很高教育意义的好节目,以后多演几次。”红星二场老兵马福元感概道。
“红旗渠精神和兵团精神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未来我们将创作更多旨在传承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好作品。”河南省话剧艺术中心艺术创作室主任陈鹏说。
据了解,此次活动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十三师新星市、河南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共同主办。3月16日至17日,该剧在十三师文化馆演出2场。(王璇 商凯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