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气候恶劣的昆仑山北麓三师叶城二牧场三连,在多数男同志都不能忍受的恶劣环境里,有这样一支由10人组成的“女子民兵班”,她们以柔弱的身躯挺起昆仑山的脊梁,她们是新时代的娘子军,她们用脚步丈量巡边护边路上的每一寸土地,将青春和汗水洒在祖国的边疆大地上。
班长古再丽努尔·阿布拉,今年26岁,是叶城二牧场三连“两委”成员。大学毕业后,她毅然回到位于昆仑山腹地、自然条件艰苦的叶城二牧场三连,克服高原反应、出行不便、信号不畅通等问题,帮职工群众排忧解难,带头组建“女子民兵班”,带领大家开展日常训练,参与巡边护边。
古再丽努尔·阿布拉(右二)入户走访。
叶城二牧场三连位于海拔3200米至5850米的昆仑山深处,距离场部160多公里。尽管古再丽努尔·阿布拉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当她第一次走进昆仑腹地,看到沿途公路一侧是寸草不生、土质疏松、偶有石块滚落的陡坡,另一侧是一眼望不到底的深崖时,她的心还是提到了嗓子眼,觉得自己游走在死亡边缘。好不容易到达连部,她发现手机没有信号,无法给家人报平安,再加上各方面的艰苦条件,古再丽努尔·阿布拉内心也曾有过彷徨与无奈。后来,古再丽努尔·阿布拉与三连牧民接触多了,从牧民的口中了解到连队不少感人的人和事,这让她认清了自己工作的意义,决定克服困难,坚守初心,留在三连。即使家里人心疼地劝说她换份工作,但古再丽努尔·阿布拉却说:“三连需要我,我真心地想要留在这里,守护这里。”
每天,古再丽努尔·阿布拉带领的“女子民兵班”沿着羊肠小道翻山越岭,艰难地向山峰不断攀岩,呼吸着稀薄的氧气,口渴了就抓一把雪解渴,沿着陡峭的崖壁巡回在海拔4850米外的高原上。她带领队员在巡边途中经常深入牧点,为牧民讲解取暖、防意外事故、出行安全、食品安全等常识,也常为他们送去一些必需的生活物资。今年1月,她和队员古再丽·艾依迪尔同时获得兵团军事部授予的“天山卫士”称号。她说:“为了守护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再苦再累我们也不怕。我们的任务就是维稳戍边,有国才能有家。”
巡边的路蜿蜒曲折。古再丽努尔·阿布拉带领的“女子民兵班”沿着河道走,顺着牦牛和羊群的痕迹走,在没有任何标识的地方只能凭着记忆走,穿过一条又一条河流沟谷,翻过一座又一座险坡高峰。巡边路上,常常回荡着她们响亮的歌声和呼号,一首团结就是力量、一句守边护边建设家园的口号,就是她们巡边路上的精神食粮。漠风和沙尘吹打着她们的脸庞,时间一长,脸蛋粗糙,面颊黑红,但爱美的姑娘,没有伤心,她们欣然接受了边陲的馈赠,打趣说这才是高原最健康的肤色。
巾帼不让须眉。5年来,古再丽努尔·阿布拉用忠诚忠心驻守昆仑,不负众望,不辱使命,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守护着边境安全,发扬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的精神。凭借团结友爱和执着的信念,她们穿过一个又一个山口、翻过一座又一座山峰,守护着山上的牧民,以坚定的信念及对祖国的热爱,巡回在险峻的西北线,用忠诚筑起安全长城,守护着职工群众安定祥和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