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师一团金银川镇在集体所有制连队积极发展庭院经济,取得了不错的效益,走在了一师的前头。特别是一团金银川镇二十五连党支部引导全连300余户农民发展庭院经济,实现多元增收,让农户房前屋后的“方寸闲地”变身为“增收宝地”。
近日,在一团金银川镇二十五连农民阿巴斯·斯买克家,一颗颗菜苗采用地膜覆盖方式种进了自家庭院里,看着家人覆膜栽苗、培土浇水的热闹场面,他笑得合不拢嘴,“太好了!小小三分地又能多上一笔稳定的收入。”
阿巴斯·斯买克所说的收入,来自二十五连发展庭院经济带来的政策红利。去年,二十五连谋划实施“万家庭院奔共富”强连富民工作,引导动员农民整合房前屋后的空余土地、空闲资源,发展特色种养业。得知庭院里种蔬菜、水果,还能获得稳定收入,阿巴斯·斯买克整理出来大约3分地的庭院空地,全部种上了蔬菜。
“去年,我家种了三分地的蔬菜,自己吃不完,就去巴扎卖掉,去年一年收入有五六千块钱。”年近6旬的阿巴斯·斯买克乐呵呵地说。记者在他家的庭院里发现地面干净平整,庭院三分地里,早些时候种植的小白菜已郁郁葱葱;刚种的蒜苗、西红柿已被地膜覆盖好,整齐排列,地旁跑来跑去的家禽让小院显得格外有生机。
在二十五连,像阿巴斯·斯买克这样开始尝试庭院经济的农民还有不少。离阿巴斯·斯买克家不远的是依明·卡热,他家的庭院并不大,但通过对房前屋后的收拾,也整理出了一亩多空地。依明·卡热在房前嫁接杏树和葡萄,屋后也种上了无花果,还开辟出了一处小羊圈。
“我们原来房前屋后的地都是空闲的。现在种上了葡萄、杏子,还养了羊。虽说院子不太大,但通过卖羊、卖水果,今年估计也能卖个好几万块钱。”依明·卡热说,如今,像他一样第一批试点庭院经济的二十五连农民,许多已获得了不错的收益。方寸庭院,俨然已经成为了该连百姓的“增收宝地”。
庭院经济是农民以自家住宅院落及其周围为基地,以家庭为生产和经营单位,为自己和社会提供农业土特产品及有关服务的经济,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经营灵活等特点。去年以来,二十五连党支部通过试点,打造庭院“菜篮子”“果园子”经济,让百余户首先响应的农民户均增收近万元,庭院经济正成为该连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今年,一团金银川镇在所有集体所有制连队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短平快”的小菜园、小果园、小作坊、小养殖等“小庭院经济”,增加农民生产经营收入。同时,坚持科学规划,在离团镇较近连队重点开发蔬菜、水果、鲜蛋、鲜肉等副食品庭院经济产业,主要以满足团镇居民“菜篮子”“果盘子”“肉盘子”供应为主;在条件允许的集体所有制连队发展“大巴扎经济”,为农民拓宽了庭院经济产品销售渠道,进一步提高了庭院经济总体效益。
二十五连党支部书记吕品禅说:“我们连队党支部积极鼓励农民利用好房前屋后空闲地,种植果蔬,初步估算户均增收近万元。”
庭院小经济,乡村大振兴。今年,二十五连有380多户农民家庭采用了“前有林果园、后有小菜园和养殖圈”的庭院经济增收新模式,一条“党支部+农业主体+农户”的庭院经济新路径,正在一团金银川铺展,老百姓通过庭院经济实现多元增收的路子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