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是担当,也是情怀
陈永华1976年出生在浙江省临海市。从小的农村生活经历,使他踏实肯干、为人坦率又行事低调。1999年大学毕业后,他曾在自己家乡县级市临海的基层乡镇工作,此后的大部分时间是在临海市、台州市两级的党委办公室工作。2017年,他被提拔到台州市委组织部担任处级干部,前后担任了市委人才办主任、市委新经济组织与新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副书记。陈永华在每个岗位上都兢兢业业,任劳任怨。2019年10月从陈永华接到援疆任务起,陈永华的思想和行动就开始切换到了援疆“频道”,他不断地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对口援疆工作实施背景、重大意义;了解台州市对口援建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的地理位置、发展概况、风土人情;了解台州对口援疆工作开展情况……
阿拉尔,心所往,情所系
隆冬的第一师阿拉尔市,同新疆南部大部分地区一样,干燥而寒冷。陈永华一踏入这片陌生的土地,已经习惯了东南沿海湿润气候的嗓子,一下子就干燥起来很不适应。
第一师阿拉尔市是一座在沙漠中建立起来的军垦新城,具有浓厚军垦气息,是一座巨大的红色教育宝库。来到第一师阿拉尔市的陈永华,同台州市援疆指挥部其他班子成员一道,第一时间走进了浓缩着兵团精神和三五九旅精神的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接受那激情燃烧岁月的洗礼。
“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当看到三五九旅光辉的历史,看到一幅幅艰苦岁月第一代军垦人屯垦戍边的画面,感动于一代代兵团人的无私情怀,陈永华暗暗在心里发誓,一定要为这片光荣的土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紧张的压茬交接工作结束后,为了调动更多的后方资源,陈永华和台州市援疆指挥部其他班子成员一道,于2020年春节前赶回了台州后方。
慢慢的,第一师阿拉尔市已经成了陈永华心所往、情所系的第二故乡。谁也没有想到,新冠肺炎疫情就在这个时候凶猛地来了。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是一种新病毒,毫无征兆,来势凶猛,而当时第一师阿拉尔市的护目镜、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异常紧缺,给防疫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陈永华的家乡临海市是重要的眼镜生产基地,其中一些企业生产护目镜。想到全国各地都难以购买,且第一师阿拉尔市又在那么遥远的地方,就更加缺少这些防疫物资了。受援地有需求,指挥部必须有行动。他和其他援疆指挥部班子成员一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对接家乡的政府部门,协调当地护目镜生产企业克服疫情影响开足马力生产,甚至直接跑到护目镜生产企业去“抢”货,同时多方联系台州各异地商会、经销商等,尽最大努力筹措其他防疫物资……在陈永华和其他援疆成员的共同努力,终于为受援地人民筹措到了相当一部分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紧缺防疫物资,并采取各种途径,以最快的速度,送到第一师阿拉尔市。
陈永华积极组织台阿两地青少年交流活动
干好每一天,无悔三年半
来到第一师阿拉尔市,陈永华担任第十批台州市援疆指挥部党委副书记、副指挥长、纪委书记,分管指挥部党务纪检组、人才管理与开发组、产业发展与就业促进组、医疗与教育组,主持指挥部纪委工作,同时还担任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协助组织部做好援疆等工作。
他率先垂范、亲力亲为、心无旁骛、全身心投入援疆工作。他一边加强学习和调查研究,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一边抓谋篇布局和组织实施。陈永华长期在综合部门工作,对分管工作平时都有所接触和了解,加上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他较快适应了新岗位,并迅速打开了工作局面。教育援疆是援疆工作重点,而对第一师阿拉尔来说,教育师资力量建设又是教育援疆的重点。所以进疆后,陈永华就一直在谋划和思考,如何推动教育援疆“传帮带”工作的机制化、长效化,真正为受援地培养一支“带不走”的高质量师资队伍。
2021年新学年伊始,台州教育援疆“双平台、双导师”组团帮带工作启动仪式在第一师阿拉尔市九团中学顺利开启。
“双平台”是发挥名师工作室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推动台州和阿拉尔前后方名师工作室及教研机构、学校等结对共建、共育共享。“双导师”则是以援疆教师为第一导师,同时聘请一至二名有边疆教育情怀、业务精良的台州后方教师为第二导师,两位导师携手,取长补短,共同结对帮带第一师阿拉尔市青年教师。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台阿两地经过多年的对口支援,已经构建起了浓厚的教育援疆协作氛围,但客观上两地相隔遥远,加上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如何建立两地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常态化长效机制,还需要新模式、新抓手。‘双平台、双导师’组团帮带工作机制,紧盯师资建设这一教育援疆重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手段,有效统筹前后方教育资源,推动前后方‘平台’协同发展,前后方‘导师’共同帮带,提升了教育援疆‘传帮带’工作整体效果。”陈永华说。
实施教育援疆“双平台、双导师”组团帮带工作机制以来,台阿两地共有26个名师工作室、112所学校实现结对共建,前后方教师共听课1200余次,组织示范课、公开课600余节,开展讲座和集中教研、备课500余次,极大地活跃了受援地学校的教学研究氛围。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背景下,这一模式为台州后方优质教育资源服务第一师阿拉尔市教育事业,搭建了对接渠道和协作机制,有效助力了第一师阿拉尔市教育师资力量建设。这项工作获得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并受到台州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此外,陈永华积极推动受援地教育信息化建设,帮助受援学校建成一批“云课堂”,为第一师阿拉尔市教育局建成了兵团首个线上义务教育督导综合管理系统,大大提升了教育督导效率效果。同时认真部署开展教育援疆“一校一品”和“六个一”活动,协调教育名师来第一师阿拉尔市送教,开展“我们都是好朋友,手拉手共读一本书”、“‘小小石榴籽’同过一个节”、“微心愿”征集圆梦、“浙阿匠心杯”职业院校师生技能大赛等系列活动。“教育援疆花精力最多,但其他工作也不能落下。”陈永华说。
医疗卫生方面,紧紧围绕“大病不出市”愿景,大力开展“组团式”医疗援疆,协调浙江、台州医疗专家帮助阿拉尔医院成功创成“三甲”医院,组织援疆医生完善受援单位学科体系,帮助建成中医门诊和重症救治体系,加强医疗骨干培养,带头开展技术创新,定期开展医疗惠民送医下乡活动。针对受援地医疗工作实际,积极推动台州骨伤医院与阿拉尔医院合作签约,开设援疆工作馆,实施断指再植、手部畸形修复等手术,造福当地百姓。
陈永华调研医疗援疆工作
交流交往和干部人才培训方面,着力构建分层分类干部人才培训培养和交流协作体系,特别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背景下,加强有效对接和统筹协调,交流交往和各类培训班次在疫情的间隙中忙碌穿梭,3年里仅第一师阿拉尔市单向赴浙江、台州学习培训和业务交流的干部人才超5000多人次。
文化润疆方面,认真组织实施校园文化提升、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文化人才培养、文化活动交流、文旅产业发展“五大工程”,举办和合文化等系列文化交流活动。
产业发展方面,为助力第一师阿拉尔市产业结构调整和职工群众增产增收,他组织开展红花等中药材试种,升级“台州万人游阿拉尔”活动、“十城百店”和互联网运营等工作,连续组织招商推介会和台州市企业产业援疆工作座谈会,用心用情促成招商项目签约落地。
作为第一师阿拉尔市党委组织部副部长,陈永华积极参与组织部重要政策研究制定,在干部人才培养、基层党建、组织系统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主动献计出力,带领相关办组到基层党建阵地项目一线督查项目进度和安全、质量,协调解决项目资金问题,在第一师阿拉尔市党委组织部和台州市委组织部之间发挥联系纽带作用。
敢抓敢管,原则性强,以身作则,一向是陈永华的领导风格。身为台州市援疆指挥部的纪委书记,为适应援疆干部人才“两为主,两兼顾”管理体制,他提出了党建为魂、教育为先、制度为纲、严管和厚爱并举的干部人才管理服务工作思路。特别对干部人才的安全、纪律问题,始终放在心上,亲力亲为抓安全纪律巡查,经常督促提醒,敢于动真碰硬,确保万无一失。
进疆后第一时间,他组织干部人才到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参观,认真学习三五九旅精神,接受洗礼。建立网格化、信息化管理体系,出台“十严禁”等各类制度,成立纪委班子,定期召开纪委工作例会,全面排查援疆工作中的各类廉政风险点,定期编发执纪小喇叭。制定指挥部领导带头全员值班巡查机制和谈心谈话制度,切实加强干部人才晚点到、外出等日常管理,对苗头性问题及时制止处理。正因为有了陈永华这种敢抓敢管的工作作风,以及刚柔并济的人性化管理方式,才有力保证了第十批台州市援疆干部人才队伍的心齐、气顺、干劲足,援疆各项工作备受受援地职工群众赞誉。
陈永华调研农业产业发展
援疆,有付出,更有收获
陈永华援疆三年半时间所干的工作,纷繁驳杂,劳心劳力,用文字记录下来,虽然线条多、笔头乱,读起来单调枯燥,但在这些文字的背后,却是点点滴滴辛勤的汗水和无怨无悔的付出。
新疆是旅游大区,第一师阿拉尔市也是红色教育的重要基地。但相比于祖国沿海地区来说,新疆太遥远了,因而旅游成本、时间精力等的花费,都要较祖国其他地区多,所以来的人就少。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来的人就更少了。但旅游又是提振拉动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撑之一。眼看着因为疫情的原因,第一师阿拉尔市的旅游不景气,陈永华就通过自己后方单位工作近20年积累的人脉资源,想尽办法鼓励台州市的一些旅行社,组团来第一师阿拉尔市旅游。
2020年10月,一批浙江台州旅游观光团去了古城喀什,恰好碰上那里疫情传播,来到第一师阿拉尔市后就被隔离了。天高地远过来,什么都没看到就被隔离了,旅行社、游客怨声载道,纷纷把电话打到台州市援疆指挥部或陈永华的手机里。又是乡亲,又是游客,陈永华心里很不是滋味,但碰到新冠肺炎疫情这个不可抗力因素又有什么办法呢?他一边加强协调尽快解除隔离,一边问候安抚旅行社和游客,并安排将一些水果之类的物资通过隔离工作人员送到他们手中,以示慰藉。
援疆第一年,陈永华分管交流交往、管招商引资工作,迎来送往必不可少。而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是来第一师阿拉尔市的客商一定要去的打卡地,陈永华最多的一天甚至要陪客人去参观五六次。商机就在迎来送往中产生。经过多方对接,2021年终于成功引进台州籍企业新疆巨科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落户阿拉尔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作为第十批台州市援疆指挥部招商引资工作的一项重要成果,从招商引资到厂房建设到建成投产,陈永华和援疆指挥部其他同事都发挥了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以“妈妈式”的服务,为该企业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新疆巨科商业管理有限公司的成功落户投产,不仅降低了当地煤电企业煤灰的清理成本,增加了收入,也逐渐成为满足第一师阿拉尔市建筑产业发展的需求之一。
第十批第一期台州援疆支教教师达到61人援疆教师人数多,且分散在第一师阿拉尔市的6所学校,所以难以集中住宿,管理起来比较有难度。陈永华经常挨个走访受援学校,不厌其烦地交代受援学校领导和援疆支教教师领队严格落实服务管理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安全、纪律规定。
有一天晚上,陈永华正在为手头的工作忙活,突然一个显示浙江台州的陌生电话号码打进了自己的手机,接起一听,原来是一名援疆支教教师的家属打来的,说是自己的爱人打电话老是不通,问是什么情况。打电话老是不通?陈永华的神经马上紧绷起来。他赶忙通过多种途径,找到了这位援疆支教教师,原来他晚上外出有事,手机忘在学校的宿舍忘记拿了。他立马把这种情况告诉了那名家属,免除了那名家属的担心。
身为台州市援疆指挥部的纪委书记,陈永华除了抓好援疆干部人才队伍的纪律,管理好他们的人身安全,还要稳定后方家属队伍,谁家孩子上学远接送困难、谁家孩子需要转学、谁家亲人有个烦心琐事,他都要出主意想办法尽力解决,而对自己的家人却心存愧疚。
因为爱人工作忙,他刚上幼儿园的儿子,经常最后一个被接走;父亲生病住院做手术,他也没有及时回去照顾。面对这种情况,繁忙的援疆工作之余,陈永华同家人通电话表达内疚时,爱人张丹玲总是这样安慰他说:“你援疆工作那么忙,我坚持坚持……”
父母也这样告诫他:“既然去援疆了,就好好把那边的工作做好!”常言道,忠孝难两全。在为国尽忠时,哪有时间为家尽责!
陈永华参加兵团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
“这次来援疆,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三五九旅精神……在给我震撼的同时,也是对我人生的一种洗礼。在援疆工作使我更加深刻地领会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核心要义、实践要求。也让自己的政治站位更高了,格局视野更宽了。作风能力、意志胆略都得到淬炼和提升,这是我一辈子的财富!能来援疆为第一师阿拉尔市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是我人生最难忘的一段历程!”陈永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