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薄膜,温暖着一株株蓄势待发的草莓苗。大棚里,十二师农科所检测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史芳芳蹲在地上,像呵护孩子般精心侍弄着草莓苗……
看看草莓苗的长势、观察有无病虫害、尝尝草莓的口感……对于在草莓科研领域深耕11年的史芳芳而言,这些早已成为习惯。
史芳芳带领科研团队一次次刷新脱毒草莓繁育和育种纪录,也结束了十二师依靠外来草莓种苗的历史。
11年来,清甜的草莓不仅充盈着史芳芳的内心,更为她的人生增光添彩。她先后荣获十二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科技特派员、优秀巾帼志愿者;兵团英才、兵师三八红旗手;中国第三届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个人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2022年,她被选举为兵团第八次党代会代表和乌鲁木齐市第十四届政协委员。
摸着石头过河
石河子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史芳芳曾在企业、疾控中心等单位短暂工作过,其间有迷茫、有困惑,但是凭着内心对农业科研工作的热爱,2011年10月,经导师介绍来到十二师农科所,投身于农作物病害研究、测土配方施肥、草莓新品种引进筛选、脱毒及选育等工作。
在调研中,史芳芳发现辖区职工群众种的草莓,存在品种退化、病毒感染严重、抗病力弱等问题,一年从头忙到尾,经济效益并不可观。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科研成果转化成群众的笑脸。”怀着从事农业科研工作的初衷,2012年伊始,史芳芳决定带领团队主攻脱毒草莓扩繁研究,让草莓早日成为职工群众的“致富果”。
俗话说,苗好七成收。草莓苗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草莓产量高低和品质优劣,培育优质壮苗是草莓栽培获取最大经济效益的关键。而利用脱毒种苗繁育出来的苗木生长健壮、抗病虫害能力强,能增产30%至50%,甚至成倍增产,还能明显改善品质,提高商品价值。
十二师是兵团较早研究繁育脱毒草莓的师(市),当时草莓脱毒组培繁育技术尚未成熟,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史芳芳一路走来并不容易,为了尽快掌握这项技术,她时常在实验室里一待就是一天。
一株成功的草莓脱毒苗,需要经过挑选健壮茎尖、茎尖剥离、诱芽培养、病毒检测、结果性状、温室栽培、生产苗、原种苗等过程,单是茎尖剥离这一项就需要花费大量精力,要想成功培育出成百上千株脱毒草莓苗,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
“茎尖剥离时,找准茎尖位置是关键,剥离茎尖越小,脱毒率越高。有些茎尖比针尖还小,需要在显微镜下才能完成工作。”史芳芳说。
就这样,一株看似平平无奇的草莓苗,史芳芳却花费了10余年来研究。
史芳芳也曾有过多次转行的机会,但都被她一一婉拒,她说:“脱毒草莓苗的繁育研究前景广阔,我要把脱毒草莓推广到更多地方,让更多群众受益。”
“她带领团队成员经常奔波在实验室、试验基地和各团场草莓种植户之间;她常常到生产一线免费发放草莓生产栽培技术资料,传授草莓栽培、防病技术;她还建立了草莓种植技术微信群,积极研究解决草莓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十二师农科所所长李明评价史芳芳时说。
给草莓插上科技翅膀
5月17日,记者走进十二师农科所设施草莓立体基质高效栽培示范区的生产棚,一排排基质槽排列整齐,草莓长于“槽”,而不是从土壤中长出,取代土壤的是无菌基质。史芳芳说,她们采用草莓立体无土栽培,基质采用草炭、蛭石、珍珠岩等材料按比例混合而成。
放眼望去,红红的草莓果与浓密绿叶相映衬,分外美丽,这是由脱毒原原种苗培育出的第二代苗子结出的果实;摘下一颗放到嘴里,醇香、甘甜。
经过11年的摸索,十二师农科所掌握了成熟的茎尖剥离技术,去除植物体内积累的对植物生长结果抗性有影响的病毒,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提高草莓繁育能力和繁殖系数。
史芳芳带领实验室人员分类调查全师草莓存在的品种退化、病毒感染严重、抗病力减弱等情况,并撰写了《草莓脱毒苗快繁技术的研究与示范》等科技攻关项目,开展了茎尖脱毒和病毒检测技术研究,研发了草莓病毒快速检测技术,使草莓脱毒率达到100%。
当前,利用微生物菌剂防治草莓病害的生物防治技术在国内外均有应用,但受不同地区土壤影响,防治效果不稳定。史芳芳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系统研究和建立了集生物专用菌剂、物理消毒技术和草莓苗期诱抗免疫技术于一体的“草莓土传病害生物解除技术”。
“该技术能有效防治草莓枯萎病,同时通过有益菌的施用,改善土壤微生物与根际微环境,消除草莓连作带来的危害。”史芳芳说,该技术将对优质安全高效草莓的持续生产具有积极作用。
史芳芳收集了30余份国内外育种的草莓种质资源,种植户需要什么品种,她就带领同事脱毒组培扩繁急需的草莓品种,打破了十二师草莓品种单一的局面。目前,史芳芳和团队收集引进国内外优良草莓品种70余个,至今已向全疆及其他省市提供脱毒草莓种苗超过200余万株,种植面积达1000亩以上,经济效益达4000余万元。
在改良国内优质草莓品种的同时,史芳芳自主选育出新疆本土高产优质的草莓新品种(系)。2015年,史芳芳带领杂交选育的草莓 “15-7-31”优系表现良好,丰产、品质佳。“新品外形好、口感好,更重要的是抗病能力强,不用打农药。”史芳芳说。
目前,该新品种(系)在全疆各地进行适应性种植,亩产比当地主栽品种提高产量超过500公斤,直接经济效益提高15%。
靠着热爱、坚守和执着,史芳芳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0篇、申请2项发明专利、颁布2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标准、授权2项实用新型专利、取得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获兵团科技进步奖1项、十二师科技进步奖4项,连续9年被单位授予“优秀专业技术人员”称号。
2016年,史芳芳获得中组部、科技部等4部委联合颁发的“西部之光”访问学者称号;2018年,作为兵团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项目负责人,史芳芳针对严重影响草莓质量和品质的主要病原菌进行了检测和诊断,为新疆草莓产业化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科研成果绽放在基层大地
从2012年至今,史芳芳带领团队不断建立健全草莓脱毒种苗三级繁育体系,她与团队培育的脱毒草莓苗供不应求。
在史芳芳的努力下,这些“走”出实验室、种在田间地头的脱毒草莓苗,逐渐成为职工群众增收的“致富果”。
西山农牧场草莓种植户张新文从事温室草莓种植20余年,一直从国内主产区购买草莓种苗。由于种苗繁育体系不健全,造成了草莓苗茎叶黄化。从2021年起,张新文开始从十二师农科所进购温室种苗,经过种植比对,脱毒草莓不但产量有所增加,而且果实成熟期提前了20天,形成了价格优势。
二二一团二连职工陈龙江同样对史芳芳培育的脱毒草莓苗情有独钟。提起脱毒草莓苗,陈龙江忍不住称赞道:“他们培育的新品种‘红颜’,叶片翠绿、根茎发达,还微微透着粉色。”
近年来,十二师农科所通过对草莓脱毒种苗、新品种和新技术示范推广应用研究以及产中技术服务,将脱毒种苗推广至兵团及各地州,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目前,我们培育出的草莓株系,已推广到乌鲁木齐、喀什、阿克苏,以及西藏、甘肃等地。”史芳芳说。
为让广大职工群众种植草莓效益更高,史芳芳在南北疆各地建立草莓新品种(系)及种苗栽培示范点,培训基层技术人员,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确保种植户买到好苗子、拥有好技术、种出好产品。她还牵头实施了十二师“揭榜挂帅”项目,推动农业技术服务到基层。
今年,为了提升种苗繁育科技水平,史芳芳带领团队开始了基质和架式扞插繁育模式。“希望在我们的努力下,这些幼苗结出更多‘致富果’,让职工群众的腰包越来越鼓。”史芳芳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