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石河子大学2022年度新疆土陶技艺培训班结业,来自全疆各地的33名学员圆满完成国家级培训所有课程并顺利结业。
新疆土陶是科技与艺术的结晶,本期培训以科研引领研培,在新疆多地材料发掘、釉料配比烧制实验、土陶工艺流程优化、传统器型样式开发等方面做出了成功探索,为土陶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此次培训成果进行集中展出,上千件作品均为培训班学员纯手工打造,主要包括传统器型类、茶器类、摆件类、装饰类等作品,展现出传承之美、艺术之美。
石河子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叶含春表示,要利用好此次契机,加强新疆土陶产业学研究和转化工作,助力乡村振兴。同时,要加强学校与兵团文化体育广电与旅游局的交流联系,促进校地合作深入持续开展。
非遗研培团队教师代表杨超副教授表示,在此次培训过程中,大家共同探索和创作出众多带有新疆特色的精美陶艺作品,培育了一大批能够从事陶瓷产业和陶艺教育的人才,助力新疆土陶产业发展。
新疆土陶的发展需要各方力量的参与。石河子大学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经过严格遴选,分别授予了景区、工坊和学校三类基地,包括南疆非遗旅游体验基地、乡村振兴陶艺工坊和教育传承基地,充分发挥了新疆土陶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乡村振兴和非遗教育传承中的独特作用。
“学员们通过此次集中培训学有所获、学有所长。希望各位学员能以此为新起点、新动力,再学习、再深化,开展跨界交流合作,成为非遗传承保护的领军人物,推进非遗传承工作的持续发展。”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袁敏芳说。
学员亚力坤·达吾提表示,非遗工艺品不仅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更是一代代手工艺人不忘初心的坚守与传承。今后回到工作岗位,将学习成果进行再次消化吸收,做到内化于心、外践于行,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不懈努力。
据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培计划·2022年度石河子大学新疆土陶研培班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传承千年土陶技艺,为新疆土陶的保护传承、产业振兴、教育传承提供可复制的示范路径。
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考表示,此次新疆土陶技艺普及培训班的举办,成为非遗助力文化润疆和兵团先进文化示范区建设的有利抓手。期待石河子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以此为契机,与各师文旅部门积极合作、协同发力,持续探索兵团非遗文旅创意产品的研发,开拓出非遗事业创新发展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