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河南西峡县过来收购香菇已经四天了,目前收购了80多吨,没想到在戈壁滩上能种出这样品质好、肉质紧实的香菇!”5月24日,在四十四团永安镇十三连香菇种植基地,收购商刘洪泽看着一筐筐整齐码好、品质上乘的花菇不禁感叹道。他表示,此次准备收购300吨湿品香菇,后续还将收购10余吨干品香菇,与香菇种植基地达成长期合作。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立足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等,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引进龙头企业,发展食用菌产业,以创新推动产业发展,拓宽各族职工群众增收致富路。
产业从无到有又到优
在新疆农发集团万亩果蔬产业园香菇种植基地,一排排现代化温室大棚内,扁头扁脑、圆润饱满的香菇朵朵绽放,当前正值第三茬出菇高峰期,采摘工人正争分夺秒、小心翼翼地摘下一朵朵肉质紧实的花菇,放入塑料筐整齐码好。
2021年,新疆农发集团在四十四团永安镇十三连沙漠戈壁上建起香菇产业园,总投资1.2亿元,建成160座大棚,形成集菌棒制作、香菇生产、产品加工、市场销售为一体的产业体系。
“从2021年4万菌棒的香菇试种,到2022年40万棒香菇的种植,再到今年基地不同类型的出菇棚,产业规模从无到有又到优,经济效益明显增长。”新疆农发集团农业综合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富才说。他告诉记者,从单一种植转变为菌棒生产、规模种植、加工销售等融合的香菇产业链,菌菇产业升级,还需在延伸产业链、推进产业融合上下功夫,进一步推动产业持续扩大。
如今,香菇产业已成为带动四十四团永安镇十三连及周边连队增收的农业特色产业,按照布局区域化、品种多样化、生产专业化等定位,小小香菇,正释放出大“蘑”力,跑出发展加速度。
“创新”推动产业创新高
“产业振兴必须有科技创新的力量。香菇产业园从菌种创新和研发、管理及销售模式的创新等方面持续推动产业发展。”谢富才说。
如何生产出适应南疆气候条件的高品质香菇?源头在“种子”。香菇产业园成立之初从其他省份引进菌棒进行生产,如今已在达坂山工业园区建起菌棒厂,新疆农发集团本部新建植物工厂和组培中心,两个厂相结合生产研发高品质菌种,实现菌种本地化。
如何更好保证棚内温湿度,创造更利于香菇生长的环境?前不久,香菇种植基地技术人员将用于地里给农作物浇水的滴灌带搬进了大棚。
“这个滴灌带是我们的特色创新,在棚里首次用滴灌带洒水,16条滴灌带出水2分钟后,明显感觉棚内气温有所降低,增湿保湿效果好。”香菇种植基地8、9、10号棚片区负责人王保军说。
给每个棚最底层的菌棒架上都安装滴灌带,每当气温有所升高时,负责管理大棚的工作人员只需轻轻扭动开关,滴管便会向下均匀滴水,通过增加地表湿度来控制棚内温度、湿度,满足香菇生长的环境。
“最下面一层是滴灌,最上面一层是喷洒器,‘海陆空’联合洒水,长出的香菇不容易发黑,品质也好,进一步提升商品率,降低残次率。”王保军说。
香菇产业园实行网格化管理,将28个5亩地大棚分成六个片区,每个片区各成一组,设有棚长,采菇、青棒注水到销售都由片区自主完成,自负盈亏模式,进一步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保证每一茬出菇产量与品质。
在戈壁里进行科技育菇,产出各类高品质香菇,通过销售创新,使产品卖得出、卖得好,“之前采摘完的香菇要拉到冷库等待全国客商进行分选,如今对采摘的香菇按照标准分完级、标完框、过完称就是老板的,‘一站式’解决大家需求,更加方便快捷。”依托香菇产业园规模化、产量集中,满足各类市场需求。
通过立体化种植、智慧化管理、多元化产品进一步促进基地香菇产业提档升级。
小香菇拓宽各族职工群众增收致富路
小小香菇,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民生。香菇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采摘、栽种菌棒等环节都需要大量劳动力,可有效解决群众就业问题。香菇产业的入驻,带动四十四团永安镇周边连队300人就业,人均年增收2.1万元。
“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现在每个月能挣4000元,特别高兴。”家住四十四团永安镇十三连的吐尼沙姑·克里木正在香菇棚内采摘、分选、装筐、搬运香菇,忙得不亦乐乎。她告诉记者,之前她一直在家照顾孩子,今年3月通过连队就业宣传找到这份工作,不仅离家近方便照顾孩子,收入也增加了,日子越过越好。(记者 刘杰 姜健 贺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