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弄了15年食用菌的胡昭阳,这两天十分高兴,经过两年的试验种植,他培育的松杉灵芝终于做出了三级菌种,人工种植松杉灵芝指日可待。
5月31日,在七师一二六团海洲菌业种植合作社灵芝园里,8万根菌棒被整齐地排放在一排排一人高的立体网格架上,合作社理事长胡昭阳每天都会在此检查食用菌长势。这8万根菌棒中,培育的不仅有普通的灵芝,还有香菇、茶树菇、银耳等,包括前年开始试种的松杉灵芝。
胡昭阳说:“目前市场上没有人工种植的松杉灵芝,石河子大学给了我松杉灵芝菌丝的试管,他们没有扩种成功,我扩种成功了!”
2020年,海洲菌业种植合作社和新疆农垦科学院、石河子大学合作研究灵芝新品种——松杉灵芝,松杉灵芝多生长在寒温带松树上,全部都是野生,药用价值非常高。石河子大学专家从松杉灵芝长势最好的一部分中提取了它的菌丝,放在试管里培育,并交给胡昭阳两根试管进行试种。
“试管的种子可以扩试管、扩二级菌种,但是不能栽培,二级菌种可以扩瓶子,也可以扩袋,三级菌种就是栽培种,就可以实现人工种植了。”胡昭阳说。
前不久,石河子大学专家将两袋栽培种带回继续培育,只要松杉灵芝长出来,就有了知识产权。“到时候就可以再申请个专利!”胡昭阳说。
在新疆种植灵芝本就罕见,没有本土供应商提供原料,没有丰富的技术,没有本地种植经验,问到种植灵芝的底气从何而来时,胡昭阳只是轻描淡写地回答:15年的经验积累。
胡昭阳从2007年种植平菇开始接触食用菌,零经验的他,在失败中摸爬滚打了5年,才算是走进了种植食用菌的大门,了解了每一种食用菌该如何种植。
如今,胡昭阳的食用菌种植技术已十分成熟,5月初,他与新疆农垦科学院合作的《灵芝高产栽培技术数据信息系统V1.0》获得了国家专利证书。
时至今年,胡昭阳仍在不断引进新品种,开拓新市场。2月,胡昭阳开始试种银耳,从福建古田运来2000根银耳菌棒,摆在温棚的立体网格架上,占地60余平方米。
“选择种植银耳,不仅是因为它有市场,还因为它的种植条件较低。”胡昭阳说,“只要有空房就能种,将来我们开办‘家庭菇房’,老百姓就可以自己买菌棒自己种,开辟新的收入渠道。”
目前,胡昭阳的合作社里已有8个食用菌温棚,占地20多亩,8万根不同的菌棒正逐渐长出成品,每月销售额8万元左右。位于一二六团五连的戈壁母亲采摘园也即将竣工,届时,胡昭阳的灵芝、银耳、茶树菇将在那里展出,吸引更多职工群众走上增收致富路,乡村振兴的图景借着灵芝园一“芝”独秀徐徐展开。(记者 孙永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