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草木馥郁,繁花盛放。
这里有一幅幅和谐美好、欣欣向荣的画卷:广袤田畴,农业经济上演“动力变革”,沃野刷新“绿色底色”;林立园区,工业经济绘出“昂扬曲线”,区域发展空间释放;项目现场,施工建设按下“快进键”……
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聚焦高质量发展,坚持产业立师、工业强师,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人民福祉持续增强。2022年,生产总值达到260亿元,同比增长9.3%,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棉花质量连年位居兵团前列,经济总量跻身兵团第四名,增速排名第一,进入兵团“第一方阵”。
今年1-5月,七师胡杨河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9%,高质量发展动能强劲。
三产融合全面加速 产业发展势头足
农业底盘持续稳固。七师胡杨河市做好农业提质增效、连队风貌提升、职工多元增收“三篇文章”,2022年粮食等主要农作物稳产高产,超高产小麦单产达到831.9公斤/亩,创历史新高。职工复播大豆、青贮玉米、蔬菜等作物亩收入1000-1500元。棉花综合品质6项主要指标均高于地方平均水平。生猪出栏量达到40万头,肉牛出栏量4万头,规模化养殖成效显著。
工业经济强基增效。七师胡杨河市立足天北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胡杨河经济技术开发区,确立了以精细化工、生物医药、新材料为主导产业,纺织服装、能源电力、农副产品加工为传统产业的“3+3”产业布局。2022年,七师胡杨河市128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23.8亿元、同比增长19.5%。
服务业发展态势向好。着力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动能和生活性服务业供给质量,仓储物流运营能力不断提升,通过12列中欧班列出口番茄酱等农产品2万余吨。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壮大商贸龙头企业和专业市场,发挥瑞豪综合性市场、中兴商贸城等辐射作用,全年新增批零住餐等经营主体一千五百余家,限上主体超过30家。
一二三产齐头并进、城市建设扩容提质、改革创新释放活力……“一产稳、二产强、三产活”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产业融合步伐不断加快,结构优化步伐坚定,为推动七师胡杨河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多有利条件,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发展日新月异。
深化改革促发展 高质量发展动能强
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持续深化改革成为七师胡杨河市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
巩固改革成果、完善配套措施、补齐工作短板、提升质量水平,近年来,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政”的职能体系逐步健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实现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进一步推行“审核合一”审批模式和“容缺受理”机制,压缩各类许可证办理时长,实现“帮办代办”全覆盖,免费提供“快递到家”服务。
全面推行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团场体制机制实现系统性、革命性重塑,师团的组织优势凸显,动员能力明显提升,亿元产值连队64个,职工履行职责使命的精气神全面提振。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国有企业经济贡献率显著提高,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整体完成率达100%。2022年实现利润6.9亿元,两个工业园区产业集聚能力持续增强,七师胡杨河市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动力强劲,拉动三次产业稳步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
七师胡杨河市以“项目投资促进年”“营商服务提升年”为重要抓手,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七师胡杨河市为企业不断优化贷款融资环境,组织召开“政银企”对接会,为企业融资牵线搭桥,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出台《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亿元产值企业三年倍增行动方案》,为企业落实各项政策补贴以及奖励,促进经营主体发展壮大,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发展提质惠民生 绘出幸福新画卷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落脚点在于增进民生福祉。七师胡杨河市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快推进美丽连队建设,办好民生实事,不断增强职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就业饭碗,越端越稳。七师胡杨河市积极拓宽职工群众就业渠道,采取加大促进就业政策扶持力度、开展精准招聘提升岗位供给量、拓宽人才引进渠道等方式,增强各类人群就业创业能力。截至2022年底,七师胡杨河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仅为2%。
社会保障,更加有力。持续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全面建设健康七师胡杨河市,医共体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成效显著。截至2022年底,七师胡杨河市城乡居民医保和社保参保率均达93%以上。
优质教育,更加普惠。七师胡杨河市投入各类资金7180万元,用于改善硬件办学条件,对教师实行师管校聘,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提升。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七师胡杨河市加快干线、支线公路网建设,综合运输服务保障能力大幅提升。截至2022年年底,兵团第七师路网总里程达到2733公里。
乘风破浪再扬帆,奋进前行正当时。2023年,七师胡杨河市党委正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全力做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文章”,为把兵团建设得更强大更繁荣、更好服务新疆工作总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记者 宋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