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包含页_
乡村振兴路上的军人本色
 
兵团广播电视台

走进一师七团玛滩镇十五连,映入眼帘的是宽阔的道路、整齐的住宅,每家每户门前干干净净,小菜园里长满黄瓜、西红柿等蔬菜,美丽的庭院如诗如画。提到如今美丽的人居环境,职工群众夸赞他们的“兵哥哥”——十五连党支部书记、指导员易同明。

七团玛滩镇十五连一角。董泰锐 摄

1995年12月,易同明告别军营,回到家乡,改变的是角色和岗位,不变的是军人的责任和担当。他先后担任连队文书、治安员、工会主席等职,扎根基层28年,始终保持“能打仗、打胜仗”的优良作风,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退伍不褪色”的军人本色。2020年,易同明当选十五连党支部书记、指导员,他用实际行动履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承诺,带领职工群众共同致富,得到了职工群众的认可,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兵哥哥”。

易同明上任之初,有的职工在房前违章乱搭乱建,既影响连队人居环境,还存在安全隐患。如何改善连队人居环境,成了易同明要破解的第一道难题。

十五连居民在公共健身器材锻炼身体 。董泰锐 摄

易同明深入职工家中,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找准突破点,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在他的推动下,连队大力实施绿化工程,在连队住宅区周围及职工庭院内种植树木及花草,美化居住环境;实施净化工程,设置生活垃圾分类点,新建水冲式公共厕所;实施美化亮化工程,对连队主要道路进行美化亮化,新增太阳能路灯等。

十五连党支部积极发挥“引擎”作用,商讨连队工作。王芳芳 摄

在易同明的带领下,十五连党支部完善管理制度,常态化组织“两委”成员、网格长、联户长进行环境卫生检查评比,设立“红黑榜”,对前五名和后五名进行公布亮相,形成庭院自己扫、公共区域大家扫、卫生死角党员扫的常态化格局。

连队要发展,职工要致富,关键靠支部。易同明意识到,要想让连队职工富起来,必须狠抓党建工作,发挥党支部“引擎”作用。从2021年开始,十五连便以“党支部+合作社+职工+种植基地”的模式,引领职工调整种植结构,探索“小麦+复种作物”多元化种植模式,在种植的740亩小麦收割后,复种了向日葵、胡萝卜、大豆、玉米等经济作物。当年,连队职工年收入从3万元增长到4.75万元。

易同明说:“通过这几年摸索,连队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将往年一年一茬作物种植模式改成现在种植小麦、复种大豆、玉米等两茬作物种植模式。2022年,十五连跨进了阿拉尔市‘亿元产值连队’行列。”

职工万吉昌种了20多年棉花,在连队党支部的动员下,去年改种小麦,小麦收获后又种了一季胡萝卜,年收入比往年多了1万多元。尝到甜头后,今年,他选择了“小麦+大豆”复种模式。万吉昌说:“棉花一年只能种一茬,以前每亩收入1000元左右。现在,种植结构调整后,每亩可收入2000元。”

易同明(左)到职工万吉昌(右)的地中查看大豆长势。贺海鑫 摄

盛夏七月,骄阳似火。易同明冒着酷暑,查看连队的棉花、大豆长势情况。在万吉昌的大豆地里,易同明发现豆苗颜色泛黄,判断豆苗缺锌、缺铁,患有黄叶病,叮嘱万吉昌要给大豆喷施叶面肥,补充微量元素,同时作好虫害防治。

在部队,易同明是一名好战士,在十五连,他勇当乡村振兴的“领头雁”,2021年被授予“阿拉尔市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

来源/第一师阿拉尔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肖玉莹
分享到:
评论
条评论
发布
底层页正文左侧推荐包含页_
  • 最热
  • 最热
  • 最热
查看更多新闻...
底层页正文右侧包含页_

Copyright 2007 www.btzx.com.cn all right reserned

技术支持:兵团广播电视台兵团在线网站

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爱民路439号

版权所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广播电视台

新 ICP备12002554号 - 1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新备200800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65120209901